重度焦虑‘家长’的《正面管教》作业1
我是一位陪读近4年的‘家长’,之年以有个引号,是因为我不是娃他妈。自陪读以来,孜孜不倦的看书、听课,最欣赏、最认可、最希望做到的就是尹建莉老师的教育观点。但是对于娃内在向上力量的那份诚惶诚恐,让我一直处于自责、恐惧、失望、挫败、重新再来的循环往复中。 初一即将结束前两个月,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经常出差,让实际没有效果的陪读也无法继续了。虽然无法继续的是没有效果的行为,但是我的焦虑度指数级增长。对于尹老师近乎神圣的教育方法无法做到的情况下,我选择重新翻开《正面管教》。
不过在这里我写的不是读书笔记也不是读后感。这本书每章结束会提出几个问题,我就在这回答问题吧,希望自己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书中方法的掌握,如果还能给屏幕前的你些许帮助或者启发,那将是我意外的收获 。
第一章【正面的方法】
问题一、孩子的行为不再像“过去的好时光”那样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鲁道夫 德鲁克斯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 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
第一个重大社会变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
在那“过去的好时光”,很少有人会质疑“爸爸说了算”的观念。但是,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是社会的进步,“过去的好时光”中有很多事情其实并不真的那么好。那时,顺从的样板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孩子们只是在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第二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今天的郭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太多的母亲和父亲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是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失望,因此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我们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
当父母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孩子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质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所以造成孩子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全是家庭破裂、电视泛滥、手机游戏以及妈妈全职工作等看起来客观的事实。恰恰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