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警惕》小感
安德鲁认为,我应该待在家里,和我的音响、我收藏的CD以及我们宽容友善的邻居为伍,我们的邻居很少会在界墙的另一边清喉咙。
如果去音乐会只会让你生气,为什么还要想着去呢?他问道。[思考][思考][思考]
这一段自白,来自朱利安·巴恩斯《柠檬桌子》里的一则短篇《警惕》,一位 62 岁的老人依然如年轻时那般,喜欢去音乐会,在她看来,当你付了钱,不辞辛苦地前往音乐会大厅,你会听得更加投入。
这一点我也很认同,正如我们喜欢去电影院,不仅仅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新上映的影片,更多的还有身处影院的那份仪式感,以及心无旁骛的专注感…… 尤其是最后一点,当我们没办法像在家看影视剧那样,随时暂停或者后退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更加专注于当下,安静观影,享受那 2 个小时的心流~[笑]
不过,让人有点意外的是,书里的老人,相较于年轻时对音乐的专注,此刻显然更在意的是音乐会周遭环境里的“噪音”,比如邻座的说话声,前后排的咳嗽声、打喷嚏、抽鼻涕声…… 无一不在困扰着她。
甚至于到最后,她会在去音乐会的时候带些止咳糖,如果发出咳嗽声的人就在附近,她会当时就递止咳糖给对方,距离远的会在中场休息时再送过去…… [震惊]
可是,紧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你在音乐会当中给某个人一颗包着的糖果,那你就得听他剥去糖纸的声音。而如果你给他们一颗不带包装的糖果,他们几乎不太可能会直接丢进嘴里,不是吗?”
看到这里,或许我们都会如老人的同伴安德鲁一样,认为是老人太过敏感了。可是老人会理直气壮地回复你:这一切都关涉尊重,是不是?如果你不懂尊重,就得有人给你上一课。[得意]
其实,我是很能理解老人的,音乐会或影院这样的公共场合,本就不该太过喧哗。我自己也是个很喜欢去影院看电影的,但也常常苦恼于身边人在影院刷手机,玩游戏,甚至有时候还能听到父母责骂小孩……这种情况在北上广的大城市或许会好点,但在二三线城市或小镇,却是屡见不鲜。
尽管,老人的反应有点过于敏感,让人啼笑皆非了,但他理直气壮的回复却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去影院的时候,究竟会更关注什么呢?是正在上映的内容,还是周遭的环境声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