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回家
孩子上学的某地YIQING比较严重,也出现了核算乱相,大白羊了等令人啼笑皆非、深恶痛绝的事情。
最初,我坚决反对期中才过,才去了不到三个月,就回家的事实。大学,大学问之所。在家里上网课,那不就是函授么!所以,身边同学一个个走了,他还在坚持。
但最终,我妥协了,并不是孩子的不断要求。而是怕,怕万一羊了,被集中了,那恐怕命运就不操控在自己手里了。
联系了社区,社区安防还是挺负责的,打听好政策,登记了相关信息,告知了相关政策。
但还是担心,很多事情,弄得人没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纠结,焦虑。高三我都没有这么焦虑过!
作为老师,可能对教育更敏感。
印象中,大学就是一群人泡阅览室、图书馆。
一群人欢乐,一群人海阔天空。
三五成群,一边吃饭,一边站在报刊栏看参考消息。
周末一起逛小寨,钟楼,大街小巷,神禾木塬。
一起在畅志园或读书或嘻嘻哈哈。
一起在1105上课上晚自习。
一起在课堂偷偷读课外书。
一起操场跑步锻炼。
回来,还是全日制吗?还是大学吗?教育质量能保证吗?
更别说,上课仅仅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了。社团,活动等都是学生成长必需的元素。回家了,这一切都没了,怎么办?
能理解学校防疫压力,能理解老师的管理压力。回家了,学校彻底解放了,但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责任?
西南联大,当年学生徒步几千公里, 到昆明,在飞机大炮的轰炸下,在简陋的土坯房里,师生们依然坚持学习,在物质的荒漠里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那么艰难,也没有疏散学生。在自己掏的猫耳洞里,山坳里都能支起一块简陋的黑板,甚至,没有黑板,以地为椅,以膝为桌,也能上一节节高质量的课。
为什么?
教育者对学生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
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望,对家国的责任。
教育者不仅把教书育人当做职业 ,更当做事业。
如今呢?人本主义挂在嘴上,但一有困难,有压力,就疏散。疏散三年,大学很多时间在家里,这些孩子以后会怎样?
教育者,学校,如果多一点对学生,对国家的负责,那就会多一点担当。
所以,一有YIQIBG动辄“做工作”,让学生“返乡”的学校,决策的领导,请叩问您的良心,对得起学生对你们学校的选择吗?对得起国家赋予大学的期望吗?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