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经济价值的交换
“女性不是天生的生育和赡养家庭。”一位哲学家在书中这样为女性正名。女性不是一个刻板印象,不是一个角色,以“孩子的母亲”、“某某的妻子”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而是一个与其他性别的人同等竞争的同类。
早在18世纪,女性获得政治权利,拥有投票权之后,女性就不再被视为机器、低人一等、弱者等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女性的参与工作的人数都与男性趋同。
比如,日本94%单身女性参与工作。
女性被放置固定的角色的瓦解,标志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不再依靠压迫女性取得阶层优越感,甚至于以压迫减少发展、居民发展、人文建设的可能。比如,印度以压迫女性,牺牲女性作为确立阶级的减少摩擦的润滑剂,以此将种姓制度造成的人口隔离、姓氏分裂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贫富差距两极化等经济发展因素,都掩盖在纵情声色和犯罪率激增中。
反观现代婚姻,人们的择偶观理性,在《亲密关系》中,以期望值来衡量是否更换伴侣,一方内心有个最低值、基准值和期望值,在另一方达到基准值时候,是适合;当另一方超过期望值的时候,是满意程度最高;而在低于基准值的时候,如果身边有适合的伴侣,人们通常会选择更换伴侣。
由于现在信息爆炸、时代更迭,所以人们更换伴侣的频次不仅按照心里所想,还会根据获得的容易程度、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现在的两性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市场上的交换,一方提供满足期望的条件,另一方获得资源、人脉等等隐形资产。所以,功利化侵蚀的社会,两性关系也难逃功利化、市井化、商品化。物物交换演变为关系的互换、情感的互通、家庭的共融和经济、信息的共享。
以至婚姻市场是双方交换条件的筹码的地方。根据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的报告显示,高福利地区更重视的是居民发展、人文等提升个人幸福,而那些地区的结婚率在0.5%左右。
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满意度,而不仅限于两性的经济分担。所以,更多时候的经济所指,是福利的隐形担忧。根据一个基因的著作所言:“女性抚养子女的成本远高于男性,投入的精力、时间、金钱等,所以女性通常出于生育考虑,会结婚;而男性是出于两性关系,会选择找个共度一生的人。”双方都是在维护自己基本利益的同时,传承基因,以获得基因留存的可能。
从中可以看出,单向选择的前提下,人们趋向于利益最大化,所以多元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小单元。婚姻是一个制度产品,是看似公平的双方关系。但是,在一些国家,结婚率新低的同时,人们在反思制服缺陷的时候,反思婚姻的存在性,以利益维系的产物真是人们向往的感情保证吗?
如今,教育、医疗、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崛起,人们更多选择享受生活的甜蜜,和延缓承担生活的重担,婚姻的未来会出现一个新的走向?
新制度,我觉得可能是作为一种两性关系的联系,有约束性和责任,不限制个人的发展,政府能提供福利保障,负担后代的扶养、教育、医疗等全方面的义务,而两性公平竞争,不因为家庭或者生育等客观事物,而阻碍、限制女性发展,甚至为了达成目地压迫女性。社会资源以优者上,而不是能者上。
排除一切上述的产生婚姻的经济因素,不乏有因为感情产生的婚姻,但是在社会的洪流中冲刷的人们,希望还能有相信感情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