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理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看过许多豆瓣上的高分电影,书籍,想要通过多看优秀作品来进一步提高自己,但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
记得看完一部电影,瞬间被点燃了奋斗的激情,随后,一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壮士一去兮不复回的模样,可没过几天,就又恢复原状。
直到某一刻,突然又想提升自己,就又去看电影。慢慢就陷入了看似“良性”确毫无作用的循环。也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曾经也很喜欢看奇葩说,觉得他们好厉害,也觉得口才的重要性,于是,每一场辩论都追着看,看的过程好过瘾,看的过程,自我感觉自己的口才也无意间也变的好了。
直到需要与人交流时,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改变,还是跟之前差不多,这时又想去提升口才。
反反复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懂的这么多道理,真正实践时还是原来那样?
其实就是没有运用起来,而是停留在表面,懒得去联系生活,反思。以为看了我就会了,懂了,变厉害了。
那怎样才能改善这种局面呢?
这里有两个方法:思考距离和重复看。
我们看那些电影,其实是容易陷入看了就能变好的的假象,但其实不然,你只是被短暂带入了场景了而已。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看完之后你觉得很震撼,但其实也只是震撼而已,你没有他这样的经历,你也就没有像他那样对自由的渴望。你们之间是有一些距离的。
还有一个,就是反复看。
与其看《奇葩说》每一集,还不如认认真真看一集,起码得看两遍,看腻了就过段时间再看,然后多想想你如果是他,你会怎么来让别人信服你这个论点。
而不是看完了就完事。其实看一遍你是很难给你留下记忆的,你多看几遍,你才能记得更清楚,也就领悟的更透彻。
只有真正领悟透彻,记得深刻,你才能在需要他的时候条件反射般应用。
读书也是一样,读完一本书,然后隔一段时间再去看,你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感受。
看电影,综艺和书籍,思考差异,联系实际,别停留在电影表面,多去思考,然后反复看,看腻了隔段时间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