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研习社

“我想当网红”。未成年的这一句回答扎心了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7人  木说木话

文学大家莫言,当他荣获诺贝尔奖的那一刻,整个中国都沸腾了。同时,有一个段子也随之而来。

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打算怎么用这笔奖金?”

答:“我准备先在北京买套房。”

记者又问到:“那剩下的钱怎么办?”

答:“剩下的慢慢还呗!”

这个段子听来辛酸,但也让人抓住了吐槽的点。这也正是现在的很多孩子不愿意再为了这些“奖金”低的“梦想”而奋斗的原因,因为他们的精神食粮都是那些有钱的“明星”、“网红”给的,他们的名气大,挣钱多。

儿童的成长本应该像花朵一样接受雨露和阳光的恩泽,可现在倒好,没有雨露和阳光不说,整个天气都变样了。

昨天我看了一个文章,大意是一位父亲问9岁女儿的梦想,得到的回答是:“我想当网红”。读完之后,我没有打上怀疑的问号,因为这是普遍的现象。有一则关于期望工作的调查,有超过半数以上的95后们选择了主播、网红,这样的选择不禁让人反思,什么时候,网红和主播成了孩子和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了?

或许是那些网红晒出的奢侈品以及可以到处玩乐的生活让屏幕前的他们产生了向往,又或许是网红们变相的传输出只要长得好看、作得有意思,然后随便撒个娇卖个萌就可以有比工薪阶层多数十倍的收入。

未成年人接触的东西少,这样的价值观对于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世界观的未成年人是极具误导性的,就像是小鸭子破壳那天第一眼见到的是狗一样。

而随着打造网红这样类似的平台持续火爆,被吸引的那些未经世事的未成年数量会越来越多,如果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受了这样的“一手”价值观导向,学习本身需要“高投入”的,但是在他们眼里只会变成“低回报”的事情,一旦这样的价值观大规模形成,让人细思极恐。

当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辅助,这场“海浪”想要席卷每一个人时,我们是否首先应该注意到未成年人的受众保护?他们可能仅仅是因为单纯喜欢这些新鲜事物,爱上了网络带来的不用头脑思考的娱乐方式,但本质上影响他们的,却不仅仅只是喜好的变化,背后的价值观影响更值得深思。

有的人会说,这样的事情关键看自己。这是最不负责任的说法,如果针对于成年人,我赞同这个观点,倘若是将未成年人也纳入进来,完全就不适应。未成年人正在进行价值观输入和性格形成,就类似于在白纸上作画。但是价值观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现在的手机是最好的保姆,未成年人也把手机当做是见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现在“窗户”的那头都是充斥着各种炫富、整容、蹦迪、纹身……那么,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小孩,在回答或者是填写自己梦想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我想当网红”。

学习才是主要的事情,读书有用,读书可以教他们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们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们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们弄清复杂的、摒弃无关的。

当人们的双眼被生活中的太多纷扰迷乱的时候,通过学习的积淀,心中更坚定的“有所求”,才是一个人做出正确判断的基准。

改变命运,不是多少粉丝、多少赞就可以带来的“一劳永逸”,这是是要用一生去填满的课题。

所以,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