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写文2024年度写作营(齐帆齐)

人在旅途‖一部《兰亭集序》,竟被李世民带进了坟墓里

2024-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闰二月

在绍兴吃完午饭,导游说去兰亭景区。全程二十多公里,大约需要四十多分钟。

上车后他说,需休息的可闭上眼睛小憩一会,不愿休息的可以听他聊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一听《兰亭集序》,我大脑迅速崩出: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的几句话。这篇在高中学习的课文,竟然在大脑中还留有一席之地。听导游要介绍这篇文章,困意顿无,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导游介绍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因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被后世广泛传颂。在王羲之去逝后,将《兰亭集序》留给了小儿王献之。王献之又传其后人。到了七世后人,竟去寺院做了智永禅师。智永去逝后又将此传给其弟子辩才禅师。辩才将这部作品珍藏在卧室横梁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在唐代,李世民对《兰亭集序》真迹极为渴望,曾多次派人索取,但辩才禅师始终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

最终,李世民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接近辩才禅师。

萧翼多次去寺院与辩才谈字论画。多次见面后的一个晚上,萧翼慌慌张张找辩才说有王羲之的几幅好字,让辩才赏析。辩才看后说不是上品,随之拿来《兰亭集序》真迹,让萧翼对比。萧翼看后心花怒放,面色却装着镇定自若。

第二天深夜,萧翼又来到寺院,看门的小和尚因与其熟悉,没有阻拦。他直奔辩才书房,将真迹拿走。并告诉小和尚,让辩才醒后去桥头见他。

辩才进书房一看,真迹已不见。预感大事不好,慌慌张张跑向桥头。发现萧翼身着官服,手拿皇帝御示,向他宣告这真迹已归国家。

这幅真迹后来一直陪伴李世民,直至他的坟墓里。后经盗墓贼的盗墓,这幅真迹才又流传于阳世。

四十多分钟的路程,听导游讲的如醉如痴。想不起这些内容在高中时老师是否授业,感觉今天像是第一次。佩服导游丰富的知识储备之时,也为能听到这些自己的知识盲区感到慰藉,同时也为即将到达的兰亭园林充满期许。

兰亭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包括鹅池、兰亭碑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兰亭书法博物馆等,其中鹅池碑和兰亭碑是景区的核心景点。

王羲之是山东临沂琅琊之人,出身豪门,后来绍兴做官。他一生有两个爱好,一是养鹅,二是书法。

他为什么喜欢养鹅呢?

因为他发现鹅的一些动态非常有利于他书法的创作灵感,可以说是他书法灵感的源泉。所以王羲之爱鹅也是出了名的。在兰亭,他特意建造了一口池塘养鹅,后来干脆取名“鹅池”。

入景区,穿过一条修竹夹道的石砌小径,迎面一泓碧水,即为鹅池。

池水边看到刻有“鹅池”两字的石碑,字体雄浑,笔力遒劲。

有关“鹅池”二字的由来,导游讲了一个小典故。

一天,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刚写完“鹅”字时,忽有大臣持圣旨来到。王羲之只好停下笔去接旨。在一旁看父亲写字的王献之见父亲只写了一个“鹅”字,顺手提笔一挥,写了一个“池”字。一碑二字,父子合壁,也就有了“鹅池”的由来。

后人发现这个“鹅”字,王羲之用的不是左右结构,而是上下结构。上面“我”的那一撇非常象鹅头,最后那一笔的钩非常象鹅尾。据传之所以把鹅字写成上下结构,是因他信奉道教。寓意把鹅当成他的坐骑,有坐在鸟上高飞远瞩的美好意思。

导游还介绍说,因王羲之的写字,还成就了一个词语叫“入木三分”。小时候的王羲之酷爱书法,书写非常认真。有次,父亲让其写了幅楹联,木工上色时想把上面的墨色刮掉,结果刮了三次还有墨迹。所以“入木三分”,也由此成了一个形容学习认真的词语。

兰亭碑是兰亭的标志性景观,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御笔所书。因文革时期此碑遭破坏,造成“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

兰亭碑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来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

兰亭碑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载体,也是兰亭公园内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体现。

当导游问谁能来朗读一下碑文《兰亭集序》时,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举手示意。尽管碑文有的为繁体字,有的为连笔字,不好辩认。可小男孩似乎不是比照在读,而是比照在背。这么小的孩子竟能一字不落背下全文《兰亭集序》,太了不起了。小孩背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继续前行,就到了文人墨客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地方。

兰亭自东晋开始就成为一个书法圣地。在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此邀集雅人41人举行了曲水流觞活动。饮酒做诗三十一首。大家推选王羲之为此诗集写一个序,也就有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自1985年后,每年的三月初三,当地文人都会效仿古人,举行曲水流觞活动。

今天在这里,还看到一群游学的小学生在此效仿学做曲水流觞。尽管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该活动的意义所在,可他们却也效仿的有模有样。

一个多小时的游览,在导游如上语文课的介绍里,在一片片挺拔林立、郁郁葱葱的竹林陪伴里,在小溪泉水的叮咚流水声里,了解了一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内心颇受触动。

王羲之的书法后人不可超越,可他为练书法所用的十八缸墨水,因爱鹅而写《黄庭经》……池水尽染,入木三分的刻苦学习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去学习,去传承。

(此文写于几天前的杭州)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