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与财务“不相干”的因素帮助了你财务自由
由德国作者博多·舍费尔编写的《财务自由之路》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有关金钱管理的书,之前推荐过的《好好赚钱》是第一本,如果说后者是实战入门书,那么前者就是实战前的思想指导。
看了这本书,我对理财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原来理财的本质不是为了发达,而是为了抗风险,这些风险包括通货膨胀、事故意外。
本书也没有告诉我们获得金钱的妙招,相反,他记述了很多看似与财务“不相干”的因素。
一、儿时的财商
博多·舍费尔曾经写过著名的儿童财商漫画读物《小狗钱钱》,对于普遍从小没受过财商教育的我们,《小狗钱钱》很适合作为我们的启蒙读物,可惜,我是“一把年纪”才接触到,相见恨晚,但开始永远不会太晚。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采取过类似的做法,采取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做某件事,比如你考满分给你买玩具,你做家务给你零花钱……
有用吗?对我自己而言并不大管用,我想要的东西本来就可以靠哭闹换来,何必要花体力做这事?
再说,孩子自己是不明白做这些事本身的好处的,他们的兴趣点在于奖励,有奖励就做,没有奖励就不做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让孩子更加地斤斤计较。
虽然家长这么做是为了告诉孩子,想获得什么是需要付出努力换来的,这个出发点没错,但不大高明,本质上只是一种出卖劳动力换取收益的方式。出卖劳动力能创造财富吗?这个问题要问我们自己,我们打工能创造财富吗?
孩子获得收益之后,家长会告诉孩子,你要存起来。存起来的意义何在?孩子并不知道,家长只知道个片面,存起来是为了以后的花销需要嘛!
有的孩子不会存,有了钱立马花了,有的孩子会存,以后再花,当然后者会比前者高明一些,但实质没多大区别,就是把钱花掉,而不是创造财富,这些孩子长大了之后就成为了今天的我们,要么存不下钱,要么存了钱等贬值。
博多·舍费尔的朋友会带自己的女儿去逛贫民区,告诉她这些人就是有10欧元就会花10欧元的人,让她切身体会储蓄与“支付自己”的重要性。
回家之后,他们制定了一个储蓄计划:女儿将10欧元中的5欧元存下来,她每存1欧元,她的爸爸就会为她存50欧元,她的爸爸其实充当了投资性收益的角色。
这个计划坚持了7年,父亲停止了,女儿就这样在很小的时候轻松地学会了投资的概念,我想这种做法以后我也会效仿。
我们都以为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学会这些,总有一天日子会变得更好,只要像现在这样坚持就好了,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格言提醒了我:“所有的傻瓜都生活在希望和等待之中。”
二、责任
责任怎么与财务有关了?其实我也很好奇。
作者说:“你并非对所有的事件都要负责,但你总是要对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反应负责。”很多事情的发生客观上并没有错,错的是看待它的方法。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被毒蛇咬了,这时追究毒蛇的责任并没有意义,你该负责的是自己的反应,如果你夺命狂奔,毒液攻心,最终害死你的其实是你自己。
我们很多人喜欢抱怨原生家庭、不公待遇,责任难道就落在这些外物身上吗?其实责任还是落在自己的反应上,对已产生的问题再怎么抱怨都于事无补,我们应该更关注这个时候能做什么,方法总是比问题多的。
巴菲特曾经说过:“能力圈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虽然处在我们的个人范畴之内,却处于我们的可控领域之外。这里的可控领域与能力圈是一个意思,我们对问题的困扰,往往是因为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无法解决,比如获得某种资源、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做、意外的发生……
关注我无法做到的东西并不会给我带来金钱和好处,相反,关注我会的东西能带来。
明白了这点,为了过得更好,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可控领域,让问题尽可能能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换个角度想,问题的存在其实为我们拓宽可控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有了积极的想法,你就是以积极态度对问题负责,你才会用积极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终将迎刃而解,即使是财务自由。倘若你带的是消极的想法,就是对问题不负责,一味怨天尤人只会越活越不自由。
三、自信
我们都明白,自信对做人很重要,但自信居然也对财务自由很重要。
为什么?你对未来越有信心,你对现在才更有耐心。
没有自信的生活只能叫作生存。不自信的人会选择不让自己承担风险,表面上看起来是保护自己,实际上承受的风险更大。
事业总与风险挂钩,不敢承担风险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潜能,从不应对处境做出反抗,从不成长意味着永远无所作为、一事无成。
作者说:“那时的我也没有钱,甚至承担不起费用。但是我知道,我更承担不起的不去提升自己的后果。”
可惜的是,我们的大脑结构更容易记住错误和失败,它们在我们大脑中留存的时间是成功的11倍。作者建议我们准备一个成功日记本,每日记录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两三件事,久而久之我们更多地记住了成功的一面,自信心也就上来了。
我们经常以为成功具有运气成分,这种想法不利于我们自信的建立,所以我们某件事取得成功之后,快速地再次取得成功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样一来,你也证明了自己才是成功的缔造者,而非某些客观因素。
四、交友
作者说:“没有任何一本书或是任何一次学习,能够像我们周围的人一样如此强烈地影响和塑造我们。”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也曾经说过,你是你相处最久的5个人的平均值。可见,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结识牛人,结识优秀的人,这不是废话吗?可是,我们接触牛人的方式从来都是赤裸裸的,这种方式是巴结,不叫结识,只是为了从对方身上套现成的好处,和他要“鱼”而不是要“渔”。
如果有机会接触牛人,与其浪费时间“闲聊”,倒不如让此人推荐你两到三本他(她)读过的最好的书。接下来,问他(她)为什么觉得这些书好。这样你就免费获得了一位优秀读者做出的总结。
如果接触不了牛人,那就多接触积极向上的人,把自己的疑虑告诉他们,也许他们能给出答案。还有多接触喜欢美好的人,例如喜欢听好话的人、善于发现别人有点的人。
实不相瞒,我就是喜欢听好话的人,很多人都指责我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一段时间,本书给了我一个肯定。不好的话给不了我什么营养,反而好话能让我更坚定自己的决心,何必要把精力关注在不好的方面而不是好的方面呢?
五、付出
什么?我自己都没多少,还要我付出?
付出包括了为自己付出以及为他人付出。
如果全力以赴了,但仍然没有取得成功怎么办?这是无数人内心害怕的问题,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也是吝啬的,不要为自己100%努力了,那么失败了还能有一个台阶下来。
书中说,无论是谁,将这样的最后一个可能的借口都摒弃掉,大胆地付出甚至是110%的努力,必将能取得成功。作者很有信心,但我仍觉得这样的想法很玄幻,也许这就是我和成功人士之间思想上的差距吧。
连为自己都不愿意110%地付出,更别说为他人付出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治愈”无意义之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关心他人。一个悲伤抑郁的人,通常都过多关注自己,假使他致力于帮助他人,他就能使自己脱离悲伤。帮助他人,往往也因此帮助了自己。
所以,会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富有的人喜欢做慈善,并且越做越富有。这给出了一条看似“曲线自救”的道路,虽然自己想创造财富,但也要积极为别人带去价值,也许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正如张辉(公主号:辉哥奇谭)所说:“这是我不担心财务自由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一个让这么多人受益的人可能变穷吗?”
结语
一、成天想着赚钱的人是赚不了钱的,正如作者所说:“整天工作的人是没时间赚钱的。”
二、必须自信地采取行动,不要害怕犯错误。IBM创始人老沃森曾经被问,一个人必须做些什么,才能在公司里做出成绩。他回答道:“犯双倍的错误。”
三、负起责任,如果你“值得”某种东西,你早就获得了,在责问外界给不了你满足之时,不如问问自己能为外界做什么?
四、结交成功人士,如果你周围都是成功人士,那么成功对你来说就很容易。
五、敢于为自己和为他人付出,相信美好的愿景,为自己编写一个你希望其成为现实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