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让孩子“脸皮厚”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8-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勤快小胡

本文经授权发布,所有版权归王玮(微信号:wangwei090911)所有。

咱从小到大,没少听父母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考试又是全年级第一”;“你看谁谁家的孩子,一下子考上了重点中学”;“你看谁谁家的**,毕业找到了好工作”“你看谁谁家的**,俩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请问诸君,在听到这句话时,你内心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有没有感觉心里不舒服?有没有不服?有没有对别人家的孩子咬牙切齿?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要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出人头地,这种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与其他人对比,总有人比自己长得高,总有人更漂亮,总有人跑得更快,总有人更富有,总有人反应更快,记忆力更强,于是就有了自卑感,而自卑最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疾病。生活中,恰恰是生养我们的父母,通过不断的横向对比,给幼小的心灵创造了深深的自卑感。给我们增加了太多压力,无处可躲,无路可逃。

长大做了父母之后的我们,其实并没有比上一辈强多少,依然会与别人家对比。看**家的孩子上了市重点小学,我们心有不甘;看**家的孩子音乐拿了大奖,我们按捺不住;看**家的孩子周末上补习班,我们担心孩子会输。

时间过去30年,我们并没有太多进步。受了高等教育的我们,只是貌似有知识了,但文化并没提高。平时虽然嘴上不说谁谁家的小谁有多优秀,但行动不会骗人。与别人聊天时不自觉流露出的羡慕眼神,不停增加的课外班,情急之下对孩子的怒吼,辅导孩子作业时的焦躁情绪。一下子,把我们所有的伪装和道貌岸然赤裸裸的显露出来。冷眼旁观的孩子,看看清清楚楚。你拼命表扬别人家孩子的时候,你家孩子正受着煎熬!

另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家庭里的成年人,弱势方往往会把坏情绪和不公平对待,发泄到更加弱小的孩子身上。家庭成员从社会带回来的负面情绪,常常也会倾泻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坏情绪和不公平对待的收集箱,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贬低他人的满含负面情绪的词汇。娃娃身体里面积蓄的力量,像一座小火山,终有一天会找渠道发泄出来。常常,学校里无辜的小同学就成了出气筒。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回馈社会。

幼儿园、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在这里摸索人际关系的距离和相处模式。某些优秀的孩子可能突然就被人围攻了,可能由某一失手会被同学大大的嘲笑一通,还有,可能会遇到了其他娃娃言语或动作上的暴力,我们得帮助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突然发现,家长除了德育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儿:要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增厚“脸皮”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课。

新闻里,经常报道几次打击之后,娃娃可能会寻短见。遇到挫折,就抑郁,离家出走。越是学习好的自尊心强的,越承受不了失败。想想吧,生活里面,反倒是很多的差生,被父母言语挤兑多年,情商越来越高,抗压能力越来越强,最后终于在社会中把尖子生PK下去了。

脸皮够厚,才能活下去,否则像气吐血的周瑜,一命呜呼就没有了翻盘的本钱。而司马懿即使收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照旧坚守阵地,脸皮够厚,一直熬到了辅佐三位曹家帝王,成就了西晋大业。知耻而后勇,才能走得长久,走得更好。把自卑感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追求卓越。追求优越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内驱力,力图做—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现。"知不足"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

我们做家长的,唯一要关心的就是:不要让压力过大,超越了孩子的“脸皮”厚度增加的速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