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地接受灾难

2020-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绿逗

“愉快”地接受灾难

佛教讲:“思念造业。”

就是说,心中所思,会成为“业”,

即成为原因,原因制造出现实这个“结果”。

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

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

 如果受了伤,就要想:“啊,还好,只受了这么点伤就完事了,没有惨到身体都动弹不了。”

如果生了病,要感到高兴:“就这点病,动个手术就能治好,真幸运。”

灾难发生,意味着消业。

 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即使是很小的灾难,也能消业,

所以应该高兴,即使心里不这么想,也要使用理性让自己高兴起来。

这很重要。

 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

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

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

自己拥有的才能,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

这种才能,如果不为我所有,也很正常。

我所扮演的角色,由其他人来承担,也丝毫没有不可思议之处。

 因此,这种才能不可以只为自己所用,而应该为世人、为社会所用。

我开始这样思考。

为什么说能力、才华不能只归自己所有呢?

 不限于人类,假设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为生物的属性

——肉体、精神、意识、知觉等,剩下的只有“被称为‘存在’的东西”。

 以这个“存在”为核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

它有时呈现为花的形式,有时扮演人的角色。

就是说,“存在之核”以外的东西,比如肉体和心灵、思考和感情,

或是金钱、地位和名誉,乃至才能等,

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借来之物,都是被赐予的附属品。

这么思考的话,“这是我的东西”“那个成功是我的功劳”这类想法,就变得毫无根据,

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

其真实的所有者,我们根本不得而知。

当这一世的生命终点来临时,我们应该毫不留恋地将这些寄存之物归还给上天。

在生活和工作中抱这样的想法,骄傲自大就会在心中消失,内心就会充满感谢和谦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