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最大的勇气不是与人同行,而是独自追梦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悄然微笑1

最大的勇气不是与人同行,而是独自追梦

文/悄然微笑

更多好文尽在公众号:假装治愈系(ID:jiazhuangzhiyuxi)

1

有个月入大几万的朋友,谈及一年前开始自媒体写作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那段时期,她忽然厌倦了混迹10年的职场。看着表里不一,尔虞我诈的同事,她一天也不想多呆。以带孩子为名,裸辞在家,开始在自媒体的道路上独自摸爬滚打。

她去注册今日头条,发现头条里的大V都入住已久。

她去开通公众号,有好心的朋友劝她,微信公号的红利期已过。

她去给编辑投稿,发出去的稿子,基本都是泥牛入海。

她知道需要过程。

可是当一个人不停地播种,却从来看不见种子生根发芽,更别说开花结果时,还是会严重地怀疑种子的力量

在最沮丧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大的Loser。

她向往无人约束的自由,却也不得不面对每日翻新的家庭账单。

班上还是不上?是个经常纠缠入梦的问题。

有一晚,她坐在电脑前写稿。老公问:你在忙嘛呢?

她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竟不知如何作答。

如实回答,担心他会追问,发了多少篇啊?

敷衍了事,害怕他会说,找份工作吧--底气不足的时刻,一句话足够扎破装着勇气的气球。

许久不见的朋友也问,“最近上班忙吗?”

“没上班。”对方接着问,“那你整天忙啥呢?”

“啥也没忙。”她只能尴尬地、匆匆地结束话题。

她无法直接告诉别人,她给自己每天定的目标是:

读书50页;

写稿1500字;

看喜欢的公号文10篇;

每周至少更新3次公众号。

她每天按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接送孩子……在别人眼里,她与任何一个家庭主妇没有区别。

只有她自己明白,她一直在追根植于心的一个梦。

没有人在意她想要怎样的生活,正在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茕茕孑立,踽踽独行的画面,更无须天下皆知。

这是一个关注结果而非过程的世界。

她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最黑的夜里,给自己点一盏不灭的心灯。

2

还有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消失了整整两年。

期间:

她考出了CPA;

进了一家全球五百强企业;

出了一本书。

当别人的日子“桃花依旧笑春风”时,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她连续半个月熬夜写作至凌晨三点,白天收到朋友问候的微信“忙什么”时,她回说“瞎忙”。

当她做题做得晕头转向,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朋友喊她出去聚餐时,她说“要加班”。

她从不在朋友圈晒她的目标她的任务她的努力,也从不叫苦叫累抱怨生活。

她深深地知道,有实力才有话语权。在什么成绩都没有做出来之前,在一切都还没定论之前,说出来的话不会招来仰慕者,反而会引来好事者。

不确定的结果与没有结果,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没有分别的存在。

3

导演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口述)提到,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到成名前的这段时间里,他当过六年的“家庭煮夫”。包揽做饭、带孩子等一切的家务,经济上靠太太林惠嘉独自一人维持,最奢侈的家庭聚餐是去肯德基饱餐一顿。他自己除阅读、看片、写剧本、修改剧本外,偶尔做点零工。电影上,一个计划不成,另一个计划又来,总有几个计划在进行,所以老不死心,人像是悬在半空中。

最初还谈谈理想,后来就羞于开口(谈理想),渐渐地变得有些自闭。

1990年,李安完成《推手》的剧本,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

1992年,他导演的电影《推手》一炮而红。

如果没有六年的蛰伏,就不会有后来家喻户晓的李安。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将困顿、颓废、迷茫这些个人的软肋,用自身的意志力,锻造成日后披荆斩棘的铠甲。

4

有一种昆虫名叫蜉蝣,朝生暮死。为了短短1天的生命,它至少酝酿1~3年,脱皮20~24次,多者达40次。

竹子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30CM/天的速度疯狂地生长。

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了基本的生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不要小看那些退出朋友圈,默默拿梦想当饭吃的人。

他们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一旦打败孤独、彷徨、怀疑,就会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每个人的努力里,都藏着自己想要的未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

对抗天生的惰性,放弃现世的安稳,只是个开端。对芸芸众生来说,最大的勇气不是与他人同行,而是敢于独自追梦。尼采说:其实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