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平凡之路社区专题《生活杂谈》

尽信书不如无书

2020-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彩年轮

前天,做个女侠发了一篇文《她装聋作哑了大半辈子,就为了嫁给一个聋子》

我看完后有感而发:爱情可以治愈一切。

女侠回评道:模仿写的一个情感故事,也是测试方二体“听朋友说”的威力,加了一句“听朋友讲他邻居的故事”,果然有人觉得是真的。

女侠姐写文一向思路清晰,风清气正,这句回评,我看出了她发此文的良苦用心。

但是这一评一回,却是让我突然感到脊背发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想到了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道听途说的传言满天飞,大部分吃瓜群众都不具备基本的分辨能力,要么人云亦云,要么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小学时老师便教过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本是教导我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可是现在无论从学生还是到大人,早已把老师的教导忘到了九霄云外。

在这个全民写作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但是,记者与记者却有着天差地别。

我有两个在杂志社任编辑的朋友,她们都是新闻传播专业出身,与她们的交流,总是离不开写作。两人都曾对我说过一句同样的话——凡是写作,不管是哪种题材,或多或少都带着作者的主观思维。

也就是说,所有文字内容,都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件原本的样子。比如所有的历史记载,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等,这些史书所描述的仅仅是相对客观的历史,严格意义上说,都不算是真正的历史。

对于历史,我们所有人都在追求真相的路上,但却永远看不到真正的真相,因为你没有亲眼所见,没有亲耳所闻。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那就一定是真相吗?

这个话题讨论起来就有些过于深了,暂且按下不表,我们还是说故事,说说当今充斥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的文字。

前一阵,我在司马潘陆的小岛上发了一个贴子《看故事与写故事》,其中写道:看故事,有时候不必太认真,毕竟那只是故事。但是写故事,必须得认真,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写作者的担当。

当时司马兄评论道:写故事若不认真,逻辑不能自洽,自毁长城。

我们不说如何写故事,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单说如何看故事。

鉴于以上所说,所有文字都带着作者的主观意识,故事尤其如此。好的故事是想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和理念,也是想表达作者的思想世界以及对某种事物的看法,所有的这些都隐藏在故事里,但故事里的事不一定是真的。

如果把故事里的事当真事看,那真的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了,看故事,能看得进去,也能走得出来,这才是一个读者应有的基本素养。

比如看《红楼梦》,要真是把里面的故事当成真事,真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观当成参考,那我估计你这辈子都谈不成一场恋爱。

再比如各类影视剧,都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那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比那里面复杂的多。如果把那里面的东西当做真实生活的参考,那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很痛苦。

记得电视剧《蜗居》上影以后,全社会居然开始同情起了小三,很多人把做人家小三当成了一种认知正确来看待,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不得不说,这也是社会认知的一种悲哀。

不管看什么样的文字,也无论是何种影视剧,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次要有自己的认知力和判断力。只有如此,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才不会随便被人左右。

我就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都很用心,但是你要说指望看了我的故事就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对不起,我还没那么大的功能。

故事,仅仅是故事,它是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消遣,是基于生活提炼出的另一个世界,看进去再走出来,顶多把故事里的道理当个借鉴,仅此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