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听课记录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叨叨魅

西安市教科所“停课不停学”活动,录制了一系列优质课。《社戏》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胡卉老师所讲授,个人觉得,整个课堂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并强调语文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较为实用。

                  第一课时

一、提出课前准备要求,直接入题,要求学生标注课文的自然段。

二、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社”“社戏”

三、作者简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个人觉得介绍得过于琐碎全面了)

强调重点学习鲁迅的代表作。

四、写作背景介绍

五、识文辨字

1.学课文,字词先行

强调“凫”的写法、“篙”“蒿”的读音、“眷”底下的“目”、“筋斗”的“斗”是三声,多音字“省”和“哄”。

2.词语辨析

弥散和弥漫

指出方法:①看词语意思;②结合具体语境。

六、文体知识介绍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小说三要素简介。

七、感知文章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全文的故事情节具体写了哪些事情?

逐段逐事总结——区分详略及原因

详写的都与“社戏”有关。

结论:详略安排要为中心主题服务。

3.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

4.介绍“细读”,读文章的细节,插入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

八、布置作业

细读4——10段,找出细节描写,旁批: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细读4——10段,学习任务:

1.这些文字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赏析第10段的语言之美、表达之美。

二、细读4——10段,体会这些文字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老师引导重点赏析以下句子:

1.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2.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

(“只有一只”为情节设置了波澜,吸引读者。)

3.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4.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5.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不钓虾”与前文第三段写我在乡下和小伙伴钓虾前后照应。)

此处结合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 ,写旁批,赏析文字,进一步体会童真童趣。

6.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只有我不开口。

7.双喜说,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与第2句对应,一方面写出民风淳朴,另一方面体现双喜机灵。)

8.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总结:这一部分用了细节描写,情节波澜起伏。

二、赏析第10段的语言之美、表达之美

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研讨以下句子: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3.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阿发在此处出现,为后文“偷豆”做铺垫。)

三、快速浏览14——21段,思考:文中“我”及小伙伴对社戏到底是什么看法?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社戏的评价是否前后矛盾?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拓展”第四题。

2.阅读《社戏》原文开头的文字,思考课后练习积累拓展第五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社戏的评价是否前后矛盾?

明确:“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这里的“好戏”,更是指与伙伴在一起的体验,尤其是偷豆的情节,是指归航偷豆的好戏。

二、归航偷豆,“偷”字如何理解?

明确:反映了小伙伴诚恳待客的热情,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体现了小伙伴纯洁无私的心。归航偷豆,偷出了情趣,偷出了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学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①分析事件,把人物放在事件中。

②具体分析情节中人物的表现。

③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④注重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及人物的侧面描写。

2.依托归航偷豆的情节,分析各个角色所具备的性格特点

从双喜让阿发自己表态偷谁家的豆,而不是直接选择一家,可以看出双喜具有领导才能,有威信。(可结合第7段双喜第一次出场的语言)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范围大)的摸(仔细、认真)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四、学习景物描写

分析第11、12段,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与后文看戏后深夜行船的景物描写有何异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