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变现的真相
01.
身边总有朋友问我:你写作这么长时间,到底挣到钱没有?
以前我会回避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可以心平气和地回答了。
从前几年写作到现在,我真正从写作上获得的现金收益不超过5000块。
最先是给企业内刊写稿,稿费在50-150元/篇,写了大概有十几篇,还获得过两次“优秀通讯员”称号,每次奖金500元,算下来奖金加稿费有2000多元。
后来参加了一位写作老师的课程,在老师的公众号上稿两次,稿费共100元。
再后来在一个情感公众号上稿四次,500元/篇,共收到稿费2000元。
其它就是一些平台上零零碎碎的打赏,或者帮朋友写稿收到的红包之类,所有的直接收益加起来5000元封顶。
多吗?
跟很多写作者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了。
再看看我投入的时间,精力,用于买书买课加社群的钱早就超出5000元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把写作当生意,这完全是一笔亏本的买卖,而且是巨亏,血亏。
那么,写作到底有没有用呢?对我来说,很有用。通过文字,我释放了很多积压许久的情绪;我开始养成每日记录的习惯;我提升了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其中,思考和总结能力的价值表现形式就是:我的本职工作的收入,从开始写作到现在,早已经翻倍。
从读书和写作中训练出来的对信息的获取能力,总结提炼的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正是职场所需要的通用能力。
在我写作之初,我并不知道写作会带给我什么,当时心中有许多话想要表达,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写下去了。
后来开始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自己的思维被打开,视野更加开阔。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我染上了知识付费圈的焦虑病,渐渐开始迷失。
一方面社会评价体系里10w+爆文作者的名头撩得人热血沸腾,另一面是潜意识里的反感与抵触。
似乎,不写出个10w+爆文,不是某个平台的签约作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写作者,都没脸在圈子里混了——虽然自己本来就是个默默无闻的素人。
如今,我想跟自己说:不要执着于写作变现,更不要为了变现而写作。
02
每当我听到朋友说"我要开始写作了"的时候,我总是会武断地来一句,"不,你只是想通过写作来挣钱。"
我倒是希望他们能用持续的行动来啪啪打我的脸,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但现实往往是被我不幸言中。
真正想要写作的人,不动声色早已写了几万几十万字,而嚷嚷着宣称要写作的人,要么是一直停留在口头下不了笔,要么是写上几篇就开始研究怎么靠文字挣钱,最后失望至极放弃写作。
我们总想找到人生的捷径。人性使然。
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写作领域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羡慕的是这些牛人们物质精神双丰收的一面,看不到的是行业里有更多的写作者正在艰难度日。
以自媒体平台写作为例,无论是公众号,头条号还是百家号,注册一个账号很简单,甚至持续发文也不难,难的是你的文章究竟有多少阅读量,多少粉丝数。
齐帆齐老师说,对于素人写作者来说,不管在哪个平台,转换赛道,小白还是那个小白,大咖依然是大咖。
这句话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了。
平台会扶持某个垂直领域的专业作者,但作为初学写作的人,真的能这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吗?很多人一开始并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而是不断地写,某一类文章写得多了,风格才逐渐清晰的。
再来说说平台投稿。如果不研究透彻某个平台的收稿要求,大概率投出的稿子会石沉大海,连个泡都不会冒一下。
如果有幸文章写得不错,引起了编辑的注意,你雀跃不已,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然后编辑让你一遍两遍三四五遍地修改,改到你怀疑人生。最后终于上稿了,看着面目全非的终稿,心里竟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再来说说写作训练营和写作社群。老师是厉害的,课程内容是极好的,还能提供不少资源服务,如对接某些大平台的编辑,对接工作室,包括老师自己的收稿平台,但前提都是你的文章要写得好。
对于积累深厚的写作者来说,人家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来临的时候,什么平台签约作者,稿费千元,该拿的都能拿到。
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写作者来说,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名利双收,机会是很多,可你一个都接不住啊。
况且,写作者靠作品说话。就算你的文章写得再好,出了10w+爆文,你最好也尽快忘了这码事。这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你仍然需要靠更多的优质作品说话。
如果想要挣钱,我建议就不要考虑写作了,随便去做个什么工作都比写作强,至少还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保医保等基本保障。
03
“现在的自媒体足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才华,在这个时代,不会有怀才不遇这回事。”段子手薛之谦这样说。
但前提是,你先得要有这种才华。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是想写作,那就去写吧,忘掉挣钱这码事,不去想有没有用,单纯地去享受写作的过程,感受文字的力量,在文字的世界里恣意驰骋。
写作路上,愿你有趣有盼,不负心中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