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内向的人,很难混的好?
文 / 大大秋
【你不用变成别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最近去了几个高校招聘,有一场恰是市场、销售专场。空闲时候,我特意逛了下各个公司的招聘需求。令人吃惊的是,似乎90%都标注有“性格外向”的要求。而在知乎搜索【性格】,最热的问题也是“内向性格真的不好吗?”
所以,内向真的不好吗?在这个外向者高达75%的社会里,内向的人似乎总是面临着质疑... ...
1.内向的人,自私、没主见?
“自私、没主见”是大多数内向者被贴过的标签。但其实熟悉后你会发现这些标签只是大家先入为主的误解。为什么内向者前后给人如此不同的感受?
《内向者优势》作者玛蒂·莱利认为,这源于:
“性格内向的人的思考问题和谈话的方式不同。”
外向者喜欢即席谈话。他们的思维会在不断说话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内向者则喜欢先思考后发言。把接收到的外部信息进行消化整理后再输出,是他们的谈话特质。
“跟他说话太费劲了,聊半天都没什么反应,一脸茫然!”“他是不是没把我当朋友啊,说话吞吞吐吐的,感觉有所隐瞒。”...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有,而且当时有些心塞。我大学寝室的丫丫就是一个典型。
考前我们经常一块儿复习,她学习不错,经常是我们抱大腿的对象。起初问她问题,总感觉她不情愿的样子,一道题抛过去,半晌才能得到回应~没到这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个罪人,耽误了别人的复习时间。但不得不说,她讲问题很透彻,总给人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受,所以我们就一直厚着脸皮继续问(捂脸つ﹏⊂)。
最早我们组织宿舍聚会的时候,问她想吃什么菜系,她总是emmm一下,而后反问我们想吃什么,结果思考半天却遵从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一连几次都是这样,那段时间总感觉她没主见,而且很有距离感。
直到有次她高中闺蜜来找她玩,我们吃饭开玩笑谈起丫丫这些“毛病”,才完全解开这个“谜题”。她闺蜜说:“你们对她有意见,那是因为还不了解她。最初我们也觉得她可不好相处了,其实... ...”
原来,每次抛问题给她,大家最后听她轻描淡写说出的解法,却是她在脑海里筛选出的最简明的一种;每次吃饭她都随大溜儿,也不是她没有想吃的,她只是更想别人吃到想吃的... ...原来我们误会了内向的她,原来她并不自私,也不是没主见。
只是我们都习惯生活在外向的圈子,并自然地认为:正常的人都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对于“内向”总有种不能理解的怀疑。
2.内向的人,孤僻、有社交恐惧?
内向者在精力的获取以及对外部刺激的处理,有别于外向者。
外向者是精力的挥霍者。他们热衷于去感受外界的刺激,刺激越多,他们思维越活越,精力越旺盛。所以,他们喜欢聚会,喜欢人群,有很广的人际圈子。
内向者是精力的储存者。他们的精力来自内在世界,独处、沉思让他们感到放松,而太多的外部刺激则让他们疲惫。所以,在大家都在遗憾聚会结束太早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挺好的,并很享受回家后的独处时间。
面对内向者如此的“不够友好”,大家自然地认为他们是孤僻的,有社交恐惧的。
但其实:关于社交,不同性格的人侧重点不同。
外向者关注宽度。他们倾向于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把这当作是增长生活经验的方式。
而内向者更倾向于深度。比起花太多精力去与人闲谈,他们更注重跟做高效有深度的社交。这只是社交倾向差异造成的认知错误。
上班后,大学舍友各奔东西,了解彼此状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大家的朋友圈。印象中,我没见丫丫晒过参加大型社交活动的照片,但却经常看她朋友圈晒出跟密友的小型聚会动态: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跟闺蜜去喝下午茶;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约三两好友去踏春;在假期空闲的时候一起远行... ...
跟旁人不同的是,她每次爆照的对象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交际圈子并不宽泛,但是关系稳定。这就是内向者的社交特点。
作为她的朋友,我感到很幸运。内向的她,话不多,却恰是最好的倾听者。内向性格的优势,也使她总能用简明的语言给我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而在别人眼里他们的“自私没主见”,使她更懂得顾及周边人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
前段时间,她还兴奋地过来跟我说:“秋,我今天竟然去见了一个10年没见的同学!本来以为会尴尬、没话说,可是我俩竟然就坐在那聊了8个多小时~”就这样一个内向的奇葩,你能说她孤僻、有社交恐惧吗?
但实话说:内向的人的确更容易陷入很多怪圈
《内向者沟通圣经》思维导图但要相信:每个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质。如果你内向,请先屏蔽那些质疑的声音,静下来去发现那个闪光的自己。不要忙着羡慕别人,并企图变成别人,这是不现实的。
要知道: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放大,远比抛弃真实的自己去佯装成别人,要来得简单、成功!
关于内向者的成长方式,推荐4P法则给大家:
《内向者沟通圣经》思维导图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