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时代,硅谷知名投资机构的思考与布局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33人  TokenInsight

数据来源:tokenin.cn

导言

19 世纪 50 年代前后,美国加利福尼亚传出地下蕴藏大量黄金的消息,于是一股淘金浪潮迅速爆发。但可惜的是,当时大部分去淘金挖矿的人没挣到多少钱;真正发财的是卖水、铲子、牛仔裤的人。前者勉强温饱,后者却大多衣锦还乡。 

眼下我们正在经历的通证经济时代,其火热程度显然不下于当年的淘金浪潮。大多数人已经或多或少听过参与投机、交易、炒作的暴富神话和爆仓悲剧,他们是最典型的一批“淘金挖矿者”。那么,这个时代的“卖水人”又是什么样的状态?

在本期专题中,TokenInsight 希望带你了解那些真正优秀、独立、不盲从、不投机的投资机构在做什么,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他们的信仰为什么不由价格决定?他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和前瞻性思考?他们做了哪些对应性的布局?

1)通证经济亲历者的思考

在这一部分,我们去看看现在已经处于“高光时刻”的知名通证经济创业者和投资人,他们在通证价值不为大众所知时,已经提前预判到了什么。

1.1)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去中心化”是很多人谈及 BTC、区块链时必然会用到的一个词。它被视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但是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认为,大多数人对这个词本身的理解和定义可能存在偏差。

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你如何区分 distributed 和 decentralized?

在一般的语境下,这两个词被译作“分散化”、“分布式”,看起来差不多,但“分散化”和“分布式”真的没区别吗?

在 Vitalik Buterin 看来,区别很大。“分散化”意味着没必要把所有的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处理,而“分布式”的意思是,没有任意单一实体能够控制所有交易。

两者的区别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简单阐释:

而大多数人所说的“去中心化”,不是“分散化”,而是“分布式”。这个特点奠定了区块链的底层价值。

理解“去中心化”只是第一步,Vitalik Buterin 认为,要实现“去中心化”的诉求,真正需要做的是“让权力分散”。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涉及三个层面:Architectural (de)centralization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Logical (de)centralization,即物理架构层面、政治层面、逻辑层面。

Vitalik Buterin 对此的解释是:

在物理架构层面,你需要思考:整个系统由多少台物理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中有多少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故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政治层面,你需要思考:这套系统由多少个人或组织控制?

在逻辑层面,你只需要提一个问题:如果将系统规模分成两半(包括提供商和用户),那么两个残缺部分是否能继续作为独立系统正常运行?

在这三个维度之上构建的“去中心化”特性,将为系统使用者带来三个直接的好处:Fault tolerance、Attack resistance、Collusion resistance,即容错、应对恶意攻击、抵制内部合谋。

“容错”的价值在于,一台电脑可能会出现故障,但是十台电脑中有五台电脑同时出现故障就不太可能。这个道理可以延伸到更多场景,比如飞机会储备多台发动机,工厂、医院有备用发电机,做投资需要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都是为了“容错”。

“应对恶意攻击”指的是,要想攻击、摧毁或是操纵一个“去中心化”系统,其成本远高于攻击一个“中心化”系统。因为前者缺乏一个极端敏感、重要的中心点,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

“抵制内部合谋”也不难理解,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系统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相互勾结、牺牲其他参与者的利益以牟取私利的难度远大于“中心化”系统。

总的来看,通证“去中心化”的特点来自于它部分完善了原先在物理层面、政治层面、逻辑层面的缺陷,并且在“容错性”、“应对恶意攻击”和“抵制内部合谋”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这是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所认为的通证的真正价值。

1.2)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硅谷顶尖风投机构 A16Z(其投资组合包括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 等)对通证经济有不同于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的思考。他们试图从投资者的视角探究通证可能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底层变革。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对当前的金融体系感到不安。如何避免此类危机再度发生?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认为,改善金融制度的方式有两种:自上而下(Top Down)——改变规则,或自下而上(Bottom Up)——寄希望于公司竞争。

Chris Dixon 相信区块链就是新规则。他的观点是,如果科技想要改变金融业,就不能基于现有的金融服务之上去建立新服务。试图用当前平台去颠覆它本身是非常可笑的,要带来变革,新技术需要完全绕过现有的服务。

他认为支付行业就是一个典型。银行、信用卡公司依靠手续费和其他支付过程中的摩擦成本赚取了大量利润,因此一套不依赖现有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同样适用的新支付体系,其市场的理论上限应该等同于这些金融机构的市场总和。

这正是通证的野心。

最初,大家把 BTC 看作一场投机泡沫,或者是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而选择持有的一种新兴资产。但是 Chris Dixon 早在 2013 年就提出,这极有可能是一种有潜力颠覆掉现有金融体系的新技术。

因为支付行业的问题还只是现有金融体系的一个方面,其他弊病还有:证券发行成本(如投行业务)、交易成本(如股票交易费用)、基金管理成本、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所赚取的差额,这些无一不是通证可能颠覆掉现有金融体系的突破口。

1.3)知名风投 USV

关于区块链能否复刻互联网的荣光这个问题,硅谷知名风投 USV(投过 Twitter、Tumblr、Foursquare 等)提出过一些有意思的看法。他们对比了互联网时代和区块链时代在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价值分配,找出了两个时代截然相反的价值分配规律。

USV 认为,上一波互联网机遇之所以爆发,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有了新的网络通讯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在此基础上诞生出一系列提升效率和附加价值的硬件设备、软件应用、服务,构成了一整套互联网经济的闭环。

而且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那一波互联网浪潮中,攫取到最大价值的公司都是基于应用层、而非协议层铺设开来的。

比如现在知名的科技公司 GAFATA 组合(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Alibaba),它们都是抓住了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层的机遇,给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提供设备、操作系统、App 和其他服务。

USV 认为,这种价值分配规律在通证经济时代将会改写。对于以通证为主要代表产品的区块链技术而言,应用层目前并没有跑出什么亮眼的公司,反倒是基于底层协议的通证拥有超高市值。

对此,USV 的解释是,因为去中心化的特点,使用通证会变得足够便捷高效,未来很难有区块链产品能像互联网时代的 Google、Amazon、Facebook 那样,通过独立入口和渠道构建一个封闭、孤立的信息孤岛。

换句话说,区块链时代的应用层产品很难打造自身壁垒,真正的机遇在于以通证为代表的协议层产品。

除了应用层和协议层产品的价值分配规律,USV 还提出了通证的炒作逻辑。

上面这张图展示了这样一个循环:

当通证产生初步价值时,早期投机者、相关技术开发者和公司会留意到这个机会。他们成为第一批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上的投入获得了第一笔回报。

接下来,一些早期技术开发者会拿出部分利润,用于加强这种通证的周边开发,进一步提高其价值。这时候可能会有先知先觉的 VC 和其他投资者认可通证的价值,继续进场。

只要通证的价值处于一定的合理区间,以上过程就会不断循环,通证的市值也会被不断推高。

1.4)A16Z 合伙人 Marc Andreessen 

如果以上的分析还不够落地,听起来和普通人的生活没太大关系,那么我们可以再了解 A16Z 合伙人 Marc Andreessen 的看法。他早在 2014 年就试图回答:通证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从底层来看,通证是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领域的一个突破。

密码学领域有一个经典的拜占庭将军问题,指的是拜占庭的一群将军在敌军城外驻扎部队。将军们只能通过信使互相沟通,等到战斗计划达成一致后一起行动。

但是,信使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能是叛徒,会试图误导其他人。所以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方法确保将军们不被误导,共同进退。

这个问题可以抽象来看,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不同计算机需要通过交换信息达成共识,从而按照同一套协作策略行动。但有时候,计算机可能出错,或者是通讯网络出错,导致不同成员得出不同结论,破坏系统的一致性。

而通证是这类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以 BTC 为例,它能帮助互联网用户进行数字资产转移,并且让每个人都知道转移已经发生,确保这个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什么样的数字财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转移呢?像是数字密钥、汽车和房屋等有形资产的数字化所有权、股票、债券等等,都适用于这种交易方式。

Marc Andreessen 进一步提出,通证要增加自己的真实价值,需要依靠网络效应。

以 BTC 为例,使用 BTC 的消费者和商家越多,支付场景就越广泛,BTC 也越容易被更多人认可,新用户接受并使用它的动机也就越高。这和社交网络的价值提升过程非常类似。

BTC 的网络效应涉及四个利益相关方:使用 BTC 支付的消费者;接受 BTC 的商家;验证交易、运行并维护系统的计算机“矿工”,以及希望在 BTC 的基础之上开发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前三者很容易理解,Marc Andreessen 在“其他产品和服务”这一点提出的思考是最有意思的,他认为,未来通证可能首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个是国际汇款。据世界银行统计,每年有数亿人在本国之外工作,他们需要汇回国内的金额超过 4000 亿美元。而银行和相关支付公司会在国际汇款业务中提取高达 10% 的费用。

Marc Andreessen 认为,如果未来通证的交易速度有所突破,应该能成为一种更有竞争力的国际汇款方式。

第二个是全球支付系统。全球只有 20 多个国家拥有较为现代化的银行和支付系统,这就意味着,还有超过 170 个国家的市场值得通证的相关产品开发商去争取。

而且,因为没有现代化的银行和支付系统,许多国家的消费者被排除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之外,比如 Netflix 等等。通证如果能成长为全球性支付系统,将会大大扩展互联网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

第三个是小额支付及微支付(一分钱及以下)。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微支付是不可行的,因为通过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系统进行小额支付非常不经济。

但是通证具有无限可分的特性,你可以把一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钱(比如 0.0001 元)迅速转给其他人,这几乎算是一种“免费”。

这种微支付的价值在于,内容有可能被通证化。

报纸等媒体难以收费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需要为自己内部的所有内容收取费用,否则就得靠广告主的赞助。但是通证带来了新的可能:内容是不是可能被彻底 Unbundle,按照每篇文章、每个页面访问、甚至是每条新闻收取一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钱?

微支付的另一个潜在用途是打击垃圾邮件。比如说,未来电子邮件系统和社交网络的消息,只有附带微量的BTC才有可能被用户接收。这笔金额能够小到不给正常消息的发送者带来压力,但已经足以阻止成批量发送垃圾邮件的账号。

总的来说,Marc Andreessen 在 2014 年就已经看到并且相信,区块链技术并不只是一场炒作。

2)通证经济亲历者的布局

自 2013 年以来,A16Z 和 USV 这两家知名风投机构就开始押注一些区块链项目。

他们的早期投资主要集中在 BTC 挖矿公司和各大交易所,到了 2017、2018 年,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各类通证 DApps。

下面这张图是过去几年 A16Z 和 USV 对外披露的区块链项目投资进展。

USV 之所以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各类 DApps,原因可以从 USV 合伙人 Fred Wilson 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找到答案,他认为:“既然 2016 年下半年和 2017 年都是在筹集资金来资助区块链的开发工作,那么到了 2018 年,应该开始做一些落地应用了。”

USV 自 2017 年后做出的许多投资都是针对 DApp 本身或是支持 DApp 的完备性。比如CryptoKitties,它在 2018 年 3 月底完成了 1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A16Z 和 USV 联合参与)。CryptoKitties 试图在虚拟物品收藏领域建立一套游戏生态,刚诞生就引起了社交网络的一阵收藏风潮,有人甚至认为这套机制可以复刻到现实世界的资产交易中。

除了垂直领域内可能落地的 DApps,USV 和 A16Z 还希望找到区块链 3.0 乃至更高阶的版本(如果我们认为 BTC 是区块链 1.0)。因为 BTC 的交易过于缓慢,且整个生态变得不够友好,他们试图找到 BTC 的替代品。

比如 A16Z 在 Dfinity 的布局。Dfinity 希望成为一个无限扩容的区块链计算系统,除了高度兼容以太坊的现有应用,Dfinity 在吞吐量、高速计算、自适应的性能方面也有很大提升。Dfinity 在 2018 年 2 月从 A16Z 和 Polychain 手中拿到 6100 万美金的融资。

还有 Chia,这是一种新的通证,它采用的共识机制要比 BTC 的工作证明更节能。A16Z 参与了它 340 万美金的种子轮融资。

BTC 用采矿的电力消耗证据来验证区块链,本意是让区块链作假的成本出奇昂贵。这是 BTC 的两个突出的问题,一者,加重了环境污染,二者,让电力成本低廉的矿池主有了超常的影响力,导致 BTC 系统的不稳定性。而 Chia 试图用时间证据和存储证据来验证区块链的真伪,相对于电力消耗的采矿证据来说,消耗能源要低得多,这有利于之后的广泛使用。

随着行业向前发展,A16Z 和 USV 的投资项目也开始不断整合,一个典型代表就是 2018 年 4 月 Coinbase 收购 Earn,Earn CEO 将出任 Coinbase CTO。

3)“聪明钱”如何具体参与?

目前来看,VC 参与区块链项目的投资方式主要有三种。 

3.1)设立一个独立基金,专门投资于通证经济

比如 A16Z 在 6 月份新成立了一支 3 亿美元规模的 Crypto 基金。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专注于通证经济的基金之一。

A16Z 在设立基金上的优势在于,他们有一小撮 LP(基金出资人),了解通证项目的巨大波动,并相信其长线持有的价值。此外,A16Z 还可以把 Crypto 基金的部分额度卖给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但对这类特定资产感兴趣的机构或个人。

当然,这支基金的缺点也很明显:风险太大了。3 亿美金不是小数,如果区块链最终被证明不过是一场闹剧,或者其价值在未来 10 年内没有明显增长,他们 LP 可能会非常不满。

但是这个基金的成立至少证明了一点:大量机构资本进入这片市场,知名 VC 机构也甘愿为它赌上自己的信誉。

我们可以在这里附上 A16Z 官方设立这支基金的初心和期望:

从历史上看,新的 models of computing(计算模型)往往每 10 到 15 年出现一次:60 年代的大型机,70 年代后期的 PC,90 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 21 世纪后期的智能手机。每种计算模型都支持基于新平台的新型应用程序。比如,智能手机内置了传感器(如 GPS 和高分辨率相机),因此 Instagram、Snapchat 和 Uber 才能拥有数亿用户。

区块链也许会是一种新的 model of computing。它的独特性在于用户、开发人员和平台本身之间的共识和信任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借由系统学和博弈论加以证明,而不依赖于各个参与者自身的可信度。

3.2)投资其他区块链 VC

这是 USV 采取的方法,他们除了直接投资于区块链公司,也会把部分资本分配给几个区块链VC,比如 Multicoin Capital 和 Polychain Capital。

如果我们把 VC 自己的投资决策视为和创业公司一起成长,那么这种形式有点像是把别人“孵化”的优质公司买下来。

这种间接的投资形式有一个好处,可以帮助 USV 加强风险管控,不太容易出大错。

3.3)剥离现有基金的一部分

Lightspeed 正在尝试这种方式,它有点像是前两种模式的中间态,不筹集一笔专门用于区块链投资的基金,也不把钱交给其他 VC,而是剥离现有基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允许资金“试水”,避免了像 A16Z Crypto 基金的巨大风险,又有可以辗转腾挪的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