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醒醒吧!不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安抚多愁善感的心!

2023-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可可_e897

最近做生涯咨询,接触过好几个个案都是面对选择无法决策,列举两个:

小A,大三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纠结,小A所在的学校比较一般,希望把考研作为一个跳板,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对此,父母也非常支持,甚至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都给她物色好了,并且,小A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以自己的能力考个好学校应该问题不大,另一方面,小A看到身边的人都在找工作,非常纠结,也担心自己考不上,结果连好工作的机会也错过了,可是试着投了几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小Z,家庭主妇,最近想找工作,有两份工作可供选择,一是淘宝店发货员,工作单调,枯燥,工作时间长;二是仓库管理员,领导器重,前景好。

其实,以上两个案例,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纠结,为什么到了当事人身上,就会有这么多纠结了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旁观者给出的建议,是从理性的角度给出;而当事人,除了理性之外,还有一个多愁善感的心灵!我们的纠结,就在于总是试图用理性思维去安抚那颗多愁善感的心!

生涯咨询师的一部分意义,就在于帮助来访者在相对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照顾到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做出符合自己的个性化决策!

理性分析,来源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776年,经济学鼻祖提出了“理性人”假设,为接下来几百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分析的模板,慢慢地,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渗透到各个学科,甚至生活的角角落落,于是,我们人类原本就具备的“理性分析”能力,又在各种理论的加持下,固化突出了!久而久之,我们觉得理性分析做出的决策才是相对更优的决策,于是,我们给孩子规划了最佳的学习时间,给自己规定了最优的晋升路线……卷卷卷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无法幸免~生涯困扰也因此产生~

姚洋老师在最近新作《经济学的意义》中从一个非经济学人的视角对经济学及其中的假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或许可以解除一些我们的误解。

作者:姚洋

在本书的第1章,姚洋老师就非常坦诚的讲了理性人是经济学的核心假设,也是经济分析的基石,但是,理性人假设却远远不是人性的全部!

经济学家说的理性人假设有两部分:第一,人都是自利的;第二,人有计算能力。

从亚当·斯密这里开始,理性人成了经济学的核心假设。但是要注意,理性人只是一个假设,它是不是人性的全部?恐怕不是。

——《经济学的意义》P4-P6

人除了具有理性的计算能力之外,还有很强的同理心、道德感,比如人类会因为责任感而去做一些事情,哪怕这些事情并不一定是有经济收益的,甚至并不一定是经济理性的,这些都与理性人假设不符。

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决策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理性预期,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比如:年轻人要不要买房子?书中第5章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绝对不应该在大城市买房子,因为租金很便宜,不到房价的2%,也就是说比银行的存款利率还低,按照纯理性计算,大家应该把房子卖掉,然后把钱存到银行里,再把卖掉的房子租回来。

——《经济学的意义》P147

如果是你,你是否会这样做?我想你大概率不会,为啥?因为买房子除了房子的经济价值外,还承载了许多非经济价值,比如安全感,比如婚配因素等等,而理性计算是无法包含这些非经济价值的。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会无法分清楚理性与人性,这时,便有了犹豫与纠结,尤其是当别人给建议时,当事人就更加不知道何去何从,因为,所有的建议,都是在现有条件理性分析下的相对最优结果。

回到刚开始的两个个案,从理性分析上,考研与就业,其实就是计算一下2年半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与现在就业到两年半后的工资差异;选淘宝发货还是选择仓管员就看看自己付出的时间和获得的成本之间的差别;如果是这样,选择就无障碍啦!

但事实上呢?在咨询过程中,小A说自己并不想继续读书,男朋友也已经在银行工作,如果读书,必然要到另一个城市,这样就必须分手;小Z说不想再一次被辞退了,之前的经历让她很受伤(当然,这些都是在咨询过程中引导出来的)。

当你了解了这些,还能轻易给对方提建议么?我想看官们应当比较清楚了,其实,每个人在面对决策问题时,都是个个性化问题,我们作为旁观者,能够给的意见,也无非是在现有已知条件下通过理性计算得出的相对最优解,但当事人心中隐藏的那部分非经济的部分,却是需要咨询师一步步引导出来的。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当面对纠结时,很可能我们缺乏的不是理性分析能力,而恰恰是缺乏对理性背后那颗多愁善感的心的关注和看见,不要试图用理性的思维去安抚多愁善感的心,多看见自己,从心出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