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读《道德经》第十三章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年一觉扬州梦_a7f1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世人重视外来的宠辱,没有本心的修养,所以得宠受辱,都免不了因而身惊,又因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畏惧大的祸患也因而身惊。
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要身惊呢?因为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般都是宠上辱下,宠尊辱辈。得到光荣就显得尊显,受到耻辱就觉得丢人,因此得之也惊,失之也惊。为什么畏惧大的祸患也身惊呢?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假使我们忘了自己,哪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说,能够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把天下托付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吧天下交给他。
引语:
人失去本性,乃因五官分心于物质世界所致。一般宗教家认为,要使人类的精神得到解脱,唯有采取无我之教,这也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至于道家的解脱,乃是透过了解自身之无及天地之有而来。明白了这个道理,万事的幸与不幸,荣或辱都将化成肤浅和无义。
大道本不能琐碎地去施行,道德原不能心存偏见地去了解。只了解一方,便伤害了德性,只施行一方,也妨害了大道。所以说:“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就好了。”快乐又保有天性的叫做“得志”。古代所谓的得志,并不是高官厚禄的意思,乃是指没有比现在再快乐的愉快而言。如今所谓的得志,指的却是高官厚禄了。官爵对人来说,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外物暂时的寄放。凡是暂寄的东西,来了不能拒绝,去了也不能阻止、
所以有道的人不因为自己的高官显贵,就放纵自己的心志;不因为自己的地位穷困,就抑制自己的身份,以讨世人的欢心。而把高管和穷困的快乐视为一体。这样他才能身居显贵而无所忧虑,身处困境也无所愁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