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敏感的人,如何正确管理?
许多传统自我管理策略,都因情绪而失效。如果你也曾因此而遭遇拖延等问题,这篇就是写给你的。
你有没有过以下这些经历或体会?
- 工作压力越大,反而越不容易动手工作,反而是心情平静愉快的时候,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 面对一堆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踟蹰不前,皱皱眉头选了一件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只因为它能帮你暂时缓解焦虑;
- 对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很挑剔,环境对你状态的影响很大;
- 面对复杂和混乱的局面,感觉很头疼;
- 在跟同事的分工当中,你是以创造力而不是执行力取胜;
- 有人说你是个有才能但拖拖拉拉的人。
如果这些描述非常符合你的情况,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个情绪敏感的人。这个人群当中,有些人随遇而安,也有些人雄心勃勃,有些人耐心包容,也有些人固执严厉,有些人外向,也有些人内向,但在自我管理和提升自己方面,都容易因为负面情绪而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像是拖延、无序、混乱、低效等等。
你可能尝试了很多办法,想让自己变得更自律、更高效、更有条理、更少拖延……却往往收效不大。单单是想起那些方法和工具,就足以让你觉得难受,赶紧刷个朋友圈压惊去了。
在很早以前,自我管理对这类现象几乎是束手无策。但近些年,我们尝试把人格差异的知识融入自我管理领域,得到了一些进展。今天,我们就为天性就容易遭遇负面情绪,并因此影响自我管理,出现拖延等问题的你,带来一系列个性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指南。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情绪敏感的人呢?
三分钟就可以测出来。下边的12道题,找纸笔或电脑记一下,每条描述按照你的符合程度来记分:
完全不符合=0,不太符合=1,不能确定=2,有些符合=3,完全符合=4
1.我是那种容易担忧的人。
2.我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3.面对巨大的压力时,我有时会觉得要崩溃了。
4.我经常感到孤独或沮丧。
5.我经常感到紧张不安。
6.有时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价值。
7.我经常觉得害怕或焦虑。
8.我经常因为别人对待我的方式而感到愤怒。
9.事情出错时,我很容易灰心,想放弃。
10.我经常会悲伤或心情沮丧。
11.我经常觉得无助,希望有人能帮我解决问题。
12.我有时候会羞愧到只想躲起来。
你的总分是多少呢?
这个就是著名的“大五人格”量表当中的“神经质”部分,它对应的就是情绪敏感性。其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48分。中位数是24分。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人群平均数的数据。按照实际接触的咱们年轻人群的100多个案例,我形成的个人看法是:如果你的得分是28分以上,可以列入高神经质人群;14分到28分之间,可以列入神经质得分中等的人群。所以其实咱们大多数人,都是属于中、高神经质人群。
这虽然只是我个人的划分,但我相信今天这篇文章里的建议,的确是适合大多数人类的。因为人跟机器的区别之一,就是有情绪这回事。
在有些人眼里,“神经质”这个词似乎有些贬义,但在我们的语境中,神经质是一个中性词。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可以换成“中高情绪敏感人群”等说法。
以下是给咱们这些中高情绪敏感人群,包括我自己也在其中,的自我管理建议:
1. 优先保障情绪,让情绪带来效率,而不要直接追求效率。
你很可能已经发现,什么时候有效率,什么时候没效率,跟情绪密切相关。按照我的体会,情绪平静的时候,往往更能够按部就班进入状态;情绪是平静带点喜悦乐观的时候,往往节奏会偏快速紧凑、带着一点跳跃性和灵活性去推进工作;情绪是平静带点轻微的悲伤或压力时,会更加慎重,重视标准,保持缜密的态度,减少出错。以上都是正常的波动范围。但超出这个范围后,情绪敏感的人往往很快缴械投降。大喜时心浮气躁,根本无法踏实下来工作;大悲、严重焦虑、压力山大或出现抑郁情绪时,则会失去力气,寸步难行。
我们发现:直接追求效率本身,往往让你患得患失,为自己效率是否足够高而斤斤计较,产生自我评判和焦虑,反而损害效率。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不要直接追求效率本身,而是在原因上用力,想方设法让自己保持在平静而适度的情绪当中,就像是有序运行在轨道上一样。你的才能就在那里,谁也抢不走,只要在轨道上运行,该来的工作成果都会来的,不是吗?
2. 在以下这些事情上,你大可以花费足够的时间去做:
- 清洁身体
- 清扫和整理房间
- 清扫和整理办公室
- 睡眠
- 挑选适合你自己的用餐地点
- 挑选适合你自己的业余去处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平时花了那么多时间做这些!是的,你是个敏感的人,这其实是你自发的情绪调节手段。你听过一些简单粗暴的陈词滥调,说“这些小事上怎么也要花这么多时间”,说“这也太‘事儿’了吧”……是的,你就是个“事儿”的人,那又如何?正是这些让你如此多“事儿”的特点,也构成了你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和优势。有些才能和优势你已经发现了,有些你暂时还没发现。那些陈词滥调不能说全错,但它们适合的是另外一群人,而不是你。
3. 减少用品数量,注重质量,定期“断舍离”,确保少而精。
“断舍离”这个理念,大多数人已经听过了。如果你没有听过的话,随便搜搜就能找到资料。如果连搜索都懒得搜,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清理掉无用的物品、信息、人际关系和事务”。
日本的山下英子老师写过好几本名为《断舍离》的书。在国内,我也认识好几位朋友,都是教人通过断舍离,从而跟自己更好地相处。按我的看法,情绪敏感的人很需要经常进行断舍离。
4. 在居住、学习和强关联社交方面,选择合适的环境。
在居住方面,如果你经济情况允许,住在比较大的房子里。不允许的话,也尽量选择较为宽敞的卧室来租住。如果情况更严重些,租住在一线城市,却租不起中心地带的宽敞卧室,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住处仍然选在市中心,但减少在家的时间。下班之后和周末期间,逃出家门,在环境幽雅、光线充足、宽敞、空气质量良好的咖啡馆里呆着。
明亮的咖啡馆,是个很适合看书学习、自我提升的环境。许多人列出了庞大而精密的备考计划,却从来没有推进,只因为他们下班以后就回家呆着,而家里,实在不是个适合学习的地方。为你的学习找个专门的地点吧。大学自习室是一个选择,但有些情绪敏感的人,会不喜欢老旧的桌子,还没有每次都要自己去擦掉灰尘。图书馆也是个选择,但很多图书馆晚上七八点就关门了,那时候你才刚刚加完班。咖啡馆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需要跟朋友小聚,咖啡馆就是你的外包式客厅。很多在一线城市租房的朋友,如果选择了合租,往往并没有客厅,因为客厅被大家心照不宣地变成了储物间,堆满了箱子和杂物。但你还是需要跟朋友相聚的。社交有弱关联社交,像是你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也有强关联社交,像是那些节日互相不发问候,但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支持你的朋友。他们有何不同?他们的不同就是,前者你跟他们在会议、聚会和KTV里见面,后者你跟他们在咖啡馆里见面。
在咖啡馆里当然有消费,但如果你点一杯热牛奶或巴黎水,也不过是20块钱,一个月有20来个工作日,假如你每天都去的话,消费额是400来块钱,加上周末也不超过600块。如果是租房子,这个差价在一线城市里,也不过能让你的卧室宽敞个三四平米,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一直赖在家里,就会发现,房间里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越来越多,你花费了很多钱,在淘宝上买买买了一堆你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更恐怖的是,家务活会指数级增长!你把东西摆过来放过去,怎么都不满意。就连点的外卖的包装,都成了让你头疼的原因。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赶紧逃出家门?如果你是租房住,把家里当个酒店反而比较好。
5. 重视心理和身体健康上的投资。
对于情绪敏感的人来说,每个月拿出收入的10%以上,用于心理咨询和健身运动,是非常值得的。例如月入1万5的人,每个月拿出1500来,是很有必要的。健身和运动不但能让人有强壮的体魄,也有助于你保持良好的情绪。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但心理咨询却还在遭受着普遍误解。很多人以为它是“病人”的专利。
其实好的心理咨询,不但能为精神病患带来康复效果,更能为普通人提供成长外挂。我们课程的基本看法之一,就是认为:受到当今时代的文化影响,大家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佳。大部分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上限,其实是被心理健康水平锁死的。要解锁这个上限,就要寻求专业帮助,主动成长。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选择好的咨询师,才是最大的困难。我们推荐你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app和专业机构帮你把关,找到适合你的咨询师。
如果你觉得长期的心理咨询对你来说太贵,还有一种相对省钱的办法,那就是练习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同样是一种遭受误解的好东西。由于它有佛教的文化渊源,所以一些人以为它是宗教,甚至是迷信。其实,在麻省大学医学院的卡巴金教授、牛津正念中心的心理学家马克·威廉姆斯等先驱的努力下,早已经产生了多个科学化的正念冥想体系,像是正念减压(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和接纳承诺疗法(ACT)等等。从文献来看,这些体系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使是早在8年前就出版了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就已经推荐了正念。
我自己也是在2017年花钱参加了正念减压 MBSR 国际标准八周课程的学习,并取得了课程结业证书,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小步。经过八个星期持续的练习,即使是像我这种注意力缺失(ADHD,又称多动症)自测量表得分高达13分、特别容易分心走神的人来说,也是从第六周开始,终于体会到了明显的好处,变得更加平静,也更能面对年底重重的压力、焦虑和大小变故。在注意力方面的改善,虽然不能跟药物相比,但也因为情绪变稳定,而更加容易进入需要专注的工作任务了。
如果你跟我们一样重视科学性,只想学习有实证支持的正念冥想,那么一种合适的入门选择,就是挑选正念减压MBSR合格师资的课程。这个体系近些年来进入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十位合格师资。像是我参加的MBSR八周课的老师 Jade Zhou,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学习正念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第一条建议中的“优先保障情绪”,并不是绝对的。正念让我们可以用一种温和、渐进的方式,暴露在负面感受和迷惑性的想法当中,而不会被带跑和导致拖延。对大部分没练习过正念的人来说,“留个心眼儿”保护情绪,还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