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该如何解决?(已改正四个错字)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黑夜暗淡了多少承诺

最近和妈妈的矛盾特别多,先不说原因,先来分析一下。

分析为以下七点:

一:要理智。遇到意见不统一各诉己见的时候要平静对待,注意语调,不要大喊大叫,仔细分析对方说的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

二:要学会换位思考。有些时候是处在的位置不一样,对待事情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三:要懂得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因为对方的一些过失就喋喋不休唠叨没完。要给对方改过的机会,坐下来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帮对方更正。

四:避免冷战多沟通多交流。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双方会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这样是最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要把心里的想法都说来,更好的沟通才能打开彼此心灵的窗户。

五:学会圆滑做到承上启下。要知道家庭矛盾不是一个用道理能处理的事情。(有时光讲道理,反而会小事大化)

六:要多和对方谈心,要坦诚,打开心扉,和她聊聊事情的原因,千万不要因聊天不顺畅而发急。

七:多在一起待待,多帮忙。比如老妈再做饭,你就可以主动去帮忙,端端盘子、切切菜,等到她叫你时,就晚啦。这样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大夏天的,你一个人在做饭,或者在干活,这时有人主动帮你,你难道没有突然变轻松的感觉吗?那样的话,即使对方有火也发不出了。

我就不特指一个行为或事件了,就总结吧。

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主要来源于父母对子女的企望与子女自身的行为不相符而产生的。其实,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树立自己的威信(当然,不是让父母实行家长制),父母的威信树立起来,自然矛盾就会减少。

这个社会存在形形色色的人,存在各种各样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父母不应该一味的阻止孩子。所有父母帮孩子跨过的难关,生活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让孩子体会。所以,父母应该大胆的放开手,让孩子选择自己想做的事。父母的职责只是在孩子要走上邪道的时候将他引入正道,其他的一切,苦难或欢乐就让他自己感受吧。说到底父母不过是孩子的引路人,路要怎么走,还得孩子自己说了算,父母不应该干涉太多。

这里又牵扯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沟通不顺畅,用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重要,这块务必不能出问题。

以下是几个原因:

1.对孩子期望过高,有时过于冲动

2.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3.不表扬孩子。

4.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你看谁谁谁的文章写的多漂亮”

这是经常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就一一列举。

对于问题一,我在上面已写出了解决方案。

问题二,不尊重!

在人与人的沟通当中,尊重这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做不到尊重,沟通是很难成功的。

每个人在与别人的沟通当中,或共事当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特别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家长的沟通方式,总是那种乘胜追击式的,以压倒性方式,上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顿说,这在人与人的沟通当中是大忌之一,孩子看见上来就是一顿说,是好久没有听自己想法的意思,这是孩子心里肯定是很不舒服的(至少我是这样)有种想赶紧把话头抢过来的感觉,有些孩子和家长都很急躁,都容易动火,这时就形成了两败俱伤。

问题三,不表扬孩子。

有些家长不善于表扬自己的孩子,就如我的妈妈,我从小受到表扬就很少,有时妈妈也会这么说,但我也不太在意,时间久了,我就会发现,在与别人的相处或共事当中,我会有强烈的愿望表现自己,好让妈妈表扬我,对于一个14、5岁的孩子来说,你或许会感觉感到这种心理很不正常,但是你如果经历过我经历过的事,此时你的心里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也是我的心里话。

问题四,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比如之前孩子写了一篇作文,这时家长就会说,某个孩子的作文是多么多么的好,也不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当然还是作比较。

在这个暑假当中,应该说才过了一半的暑假当中,我无数次被这种话题个困扰,或许是妈妈说习惯了,但我干什么时,或已经做好了一件事时,妈妈,总会拿某个人拿我作比较,也不一定是作比较,总之是拿一个人来,说一大堆那个人的好处,而我则显得一无是处。

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好的,而比较当中多少含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其实家长有这样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哪个家长不是想着自己的孩子好啊,家长的这个想法,开始一是从好的那一面出发的,说着说着就伤到了孩子,这里可能也有我的想法,我用了“伤”这个字,别的孩子也不一定如此,这仅仅是我的感受。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当中,会多少掺杂的一些自私的成分,比如我身边的一个同学身上就有这样的情况,在和妈妈聊天当中,我得知,我那个同学的妈妈经常说:“我养他这么大,是要他以后给我养老的,要他管我生活的,否则我要他干嘛”

对于这件事,我没有做出什么评论,其实我身边的好多孩子身上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那些孩子父母总是说:“他以后要当大老板的”“他以后要当省委书记的”这其中多少参杂了自私的成分,他们想让孩子有出息后,自己也跟着享福,至少我知道的很多家长都是这样。

有期望不是不行,但不要作比较,不要有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否则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卑感。

今天就讲到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