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朽的素描手稿,文森特•凡•高的人物作品欣赏
文森特.凡.高,于1853年3月30日在荷兰南部的准德尔特村出生,他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且跌宕起伏,是什么造就了当时的他呢?
凡•高家族中除了父亲以外,有数名神职人员,此外还有几人从事画商行业,其中有一位叔父是海牙古比尔连锁画商的合伙人,因此凡•高在1869年从中学毕业后,便来到古比尔商会的画廊当见习店员。
1875年凡•高被古比尔商会解雇,之后做了几年神职人员,直到1880年27岁的时候,凡•高确信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决心要成为一名画家。
在艺术史上,从来没有人像凡•高这样,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中创造出这么多的杰作。凡•高的画家生涯前后只有十年,却留下八百二十幅油画和一千二百多幅素描。
更令人惊讶的是,十年中的前半段他多半是在摸索及学习,真正称得上杰作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后半段的五年中产生的。
凡•高的画风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美术创作和发展,他将主观情感强劲地注人到对画面的探索之中,直接启发了表现主义艺术的产生,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敞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可以说,凡高用仅仅几年的时间,就改变了西方艺术史的发展流向。
由于几乎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凡•高完全是靠自学,他先临摹其他画家的作品,研读包括古比尔商会所出的《自学》等教科书系列在内的各种书籍。
最初凡•高打算做一名插图画家,于是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注在了素描上。凡•高早期使用的素描工具主要是铅笔、炭笔和钢笔,先用铅笔和炭笔勾画初稿,再用钢笔作进一步的刻画描绘。
如1882年的作品《削土豆的女人》具有非常清晰及有力的轮廓线,画风大胆而粗犷。再如1881年他给父亲提奥多勒斯创作的素描肖像,用铅笔、墨水、淡彩描绘,再用白色强调最明亮的部分。
从他的早期作品中,看得出他在努力学习使用各种画材和技法,有时会让人觉得不自然。
不久之后,凡•高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简单印象的再现。在凡•高的眼中,世界是颤动不安的,是时刻充满着激烈的感情和变化的,表面的模仿无法让他陶醉。
“我要画的不单是一只手而是手的姿势,不是数学上正确的头部而是有表情的脸,例如一个挖掘者的抬头、喘气和说话的动态。总之,我要画出的是生命。”
受到同时代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凡•高开始对日本浮世绘发生兴趣,后来发展到抛弃传统的写实画法,转向东方式的平涂、写意的画法。
为了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简单再现对象的造型,凡•高开始寻找更适合的材料来加强这种效果。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
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到多伦特和海牙时期,梵高的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哭泣的女人、老树以及城市救济院中的老人孤儿、驾车的老马、劳作的农夫等等。
让人敬畏的艺术家——凡高,他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绘画的冲击力,更是人生与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另人发省,鞭策我们往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