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2019-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条秀树

昨天看完了《人人都能梦的解析》(2019-12-12)。
我经常读不完计划要读的书,却总是意外的读完了不经意看到的书,比如这一本。
好像是微信读书给我推荐的,因为之前看了高铭的另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所以给我推荐了这一本吧。

我自认为在做梦方面,自己还是有一些造诣的,或者说其实自己具备了一个完全没有什么鸟用的特长,如果弗洛伊德认识我,那我可能是他最好的研究材料,因为我的梦不仅多产、丰富、诡异、我还能记得清清楚楚的。

这本书感觉是一本精神分析派的理论导读,就像《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一样,让我对精神分析和相关大师的理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觉得它是成功的,一个是易懂,一个是的确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一半我就去买了一本《梦的解析》还买了一本《荣格心理学》,然后在翻了一下荣格心理学之后,我把它退了,因为我发现自己不太喜欢,也许是因为还没到能看荣格的境界。

我不是很喜欢荣格的理论所以我觉得我肯定是没看懂。觉得荣格的理论很“实用”,比如“”人格面具”,“性格决定命运”,“人格类型”,这个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就有学过,的确好像都对工作交际有一些指导作用,相比弗洛伊德批判一切看起来更温和和容易接受,但是“遗传下来的集体潜意识”还有“”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之类的简直就是一头雾水(如果打错了见谅,本来就记得不是很清楚)。

让我最惊喜的是昨晚我看到了“拉康怎么说”这一节,拉康现在在我心里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了,他的理论中文书很少,太遗憾了,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看书的时候找到这种狂喜的感觉。

拉康认为,在人类的婴儿时期,我们仅仅以镜子的形式而存在着—模仿。那个时期婴儿对于“我”和“自我”并不具备明确的概念,这个时候,我,是“幻象”。当婴儿获得语言和识别符号的能力时,通过各种体会后,其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之后婴儿就成了一个分裂的主体,潜意识则成了“另一个”。同时,潜意识所使用的“语言”有别于“意识语言”,而是另一种语言。假如你没看懂这句话,那让我们说得更直白一点儿吧:“我”是虚幻的存在,是潜意识的外在形成物(这点被物理界的“全息宇宙”理论严重支持);“我”并不存在,只是概念而已。所以,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加强‘自我’,并由‘自我’来主导,或大部分主导潜意识”这一理论,拉康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自我是没有办法取代潜意识的,并且也无法完全揭示、控制潜意识。因为潜意识是所有(意识)的核心。或者说,三元论把主谓颠倒了—潜意识才是基础所在。所以,潜意识其实是一种自然语言,或者干脆可以说潜意识并非我们自己,而是“别的什么”。这个“别的什么”,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潜意识。但拉康并不认同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的存在,而是认为只有一种情况:潜意识。至于潜意识所创造出的不同的“我”,也就造成了一种看上去比较个性化的“潜意识”。这就犹如我们的那个成语一样:盲人摸象—在这个人的感觉中它是蛇一样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感觉中它是柱子。但有趣的是,体会潜意识的,反而是潜意识所创造出的“我”(请读者不要嫌这段绕,实际上拉康的原文更绕,我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就是拉康著名的“自我幻象论”。

拉康认为每一个人在成年后就已经通过“自我”把那些来自“异世界”的“能量”加以固定、稳定为“我”了,并且把知觉身体与自我的关系进行了统一(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问题说到这里,已经很哲学了)。

“象征界是被语言所主导的,它是秩序的、是语言自身的结构,我们必须进入象征界才能成为‘表述’的主体,才能用‘我’来指称我们自己。”

也许有读者会问:说了半天那拉康到底是怎么解析梦的呢?
对不起,很抱歉,这个问题我没办法说明,就算拉康自己也没办法说明。不过先别激动,让我来告诉你拉康是怎么定义梦的吧。我觉得当你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就会和我站在一边了。
拉康认为,潜意识是一切的源头,我们的所有感受都源于潜意识,那么既然梦是潜意识的释放,所以,梦是真实的,我们的世界是虚幻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用虚幻去解析真实呢?

===================================================================

在大学的时候,我曾经觉得,所谓“人类的灵魂”,是一种很特别的、未知的能量存在。
人类绝不可能是因为一个猴子突然会使用工具于是就渐渐从猴子变成了人类,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多了去了,最后都能发展出智能吗?
明明大家都是元素周期表的组合,为什么人类就如此的不同。肯定是在某一个节点上,某种能量,和人类的肉体,有了结合。只是结合的时间和方式,是人类现在所不能观测和证明的。

当时是很混沌的,可以说是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被高中的马哲洗脑之后,人是会变成痴呆的。

中国人真的很奇怪,大部分人都是无神论者,但是迷信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却比谁都虔诚。而无信仰又招致对死亡的极度恐惧,所以活着就”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这种氛围说不上为什么不好,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悲观而浮躁,绝对不是一种让人高兴的感觉。

因为有段时间经常被鬼压床(我当然早都明白它的原理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现象还是无法解释的,比如它为什么会伴随幻觉幻听和强烈的恐惧感),当时查资料的时候突然无意找出一堆遭遇过濒死体验的人的叙述,有很多地方都很类似,例如走马灯,会在一瞬间在脑子里闪过一生的画面,然后其中一些是有色彩的,会重新“回顾”一遍,而有些是灰色的,就像是你在手机里删照片一样,被删除掉,而那些彩色的画面,根据叙述人所说,有时候只是一些平淡无奇的小事,有些是快乐的,有些是悲伤的,但是应该是让人获得了“成长”时刻的一些记忆。我看过之后对此很是震惊。

我之前有一种假想,就是所谓的“意识”,像是一种生长在异世界海洋里的生物。如果这个世界分为物质的部分和能量部分,那么这个能量的世界应该是和我们的物质世界是同时存在的,在人类存在的某个节点上,它“寄生”在了我们的身上,当我们的肉体死亡,它会回归到那个在异世界的大海里,在这个“能量界”的次元里,它们也是会成长,会进化的,他们的进化,取决于它们“寄生”在物质 生命体时体验到的情绪能量。快乐的、正面的能量,会促使灵魂的进化和成长,那些吸收了更多正能量的“灵魂”,再下一次结合时,天生就是更加优秀的存在,也许“天才”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觉得灵魂不但是存在的,是永生的,而且是会进化的。而且它不等于记忆。

我觉得所谓的“神”也是存在的,至于原因,这个另外找机会再写。

几年前看了一个短篇科幻小说,安迪·威尔的《蛋》,应该很多人都看过吧,很短,很类似,很容易搜得到。

现在说回梦的话题吧。

“每一个人在成年后就已经通过“自我”把那些来自“异世界”的“能量”加以固定、稳定为“我”了,并且把知觉身体与自我的关系进行了统一。”

现在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了吧!
我的妄想,和拉康的理论是相融的。

所以我是怎么理解梦的呢?

那个寄生在我身体里的来自“异世界大海”的能量体,暂且称它为“母体意识”,它在漫长岁月里和无数的物质世界中的生物体融合,吸收他们的一切情绪能量,不断地进化。而“我”,暂且称为“角色意识”,这个被人类五感和地域文化局限在物质世界里的自己,只是一个”片面的假象“,就像是《黑客帝国》里面生活在marix里面的一个角色,当我的这个“”角色意识”死亡之后,“母体意识”将从中吸取那些它需要的部分,那些超越了自我的时刻产生的“灵魂能量”,带着它们进化,开始下一个轮回,而所谓的“我”,只是这个局限的、设计缜密的、其中一种物质世界的小角色,就像电脑里一个晶体管差不多的存在。

当我们进入完全睡眠的时候,意识和肉体的联系这时会被降至最低,(按照“鬼压床”科学解释所说,这种切断大脑对肉体的控制是为了保护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不会跟着梦里的动作而行动,伤害到自己)当意识和肉体的联系降至最低的时候,母体意识能从“异世界之海”中接收到微弱的信息,这种信息类似云存储的“整理存盘”,这种时候会让大脑和其他的“记忆片段”产生连接,从而接受到了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或者经历。母体意识在睡梦中对我们在清醒时的那些记忆、感受、压力等等东西进行信息处理,变为所谓的“潜意识”,最终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为了宣泄压力”,“梦是愿望的达成”,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情绪状态,这样灵魂才能更好的生长。

这个“异世界的大海”就是所谓的“潜意识”。
最终我们的意识都将共融。

佛经所说的“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也差不多就是这样,本就没有什么“我”,“我”就是一个百度搜索的结果页面,无时无刻都在变,不过是各种因果关系的集合。

31岁的世界观,过几年回过头看会不会觉得好笑呢。

不得不承认有一些梦,它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让人吃惊。我不知道是否只有我自己是这样,但是经常有一些梦,我要一两个星期才能完全从情绪里走出来,有时候我很难说服自己那不是一段真实的经历,在梦里,有些人就好像我已经认识了一辈子那么熟,醒来时他们却不存在?这种失落实在是很难让人接受。

总的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一个是让我了解了弗洛伊德的牛逼和伟大,一个是让我知道了拉康。

要做到自己解梦,还做不到,可能对于书里列举的一些常见的梦比如赤身裸体亲友去世等和梦中出现的象征符号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自己生活的察觉和联想能力也是梦的解析的重要部分,所以说其实有意识的详细记录生活和梦境对于解析也很重要。

我妈要是看到了,评论肯定是“少看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别胡思乱想了。”

暂且放下这本书,来看下一本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