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这点事儿
小时候,碰到邻居嫁女或是娶媳妇儿,那是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办喜事意味着热闹的坝坝宴我们可以吃三四天,更有平时吃不上的糖果,还可以捡只有过年才可以玩的未爆的鞭炮,当然捡鞭炮需要我们偷偷的,大人是不允许我们去捡的,最主要的是还可以看到美美的新娘子,当然新娘子的吸引力往往是最大的,甚至会幻想以后自己当新娘的时候是怎样的光景。
那时,一般都是男女双方分开办,不同的是女方正席是早上男方是中午,一般情况女方正席早上七点就开始,所以远点的亲戚为了赶上正席,还需要一早摸黑来,吃完饭之后男方接亲队伍在选定的吉时接走新娘,女方会有部分亲戚送亲,然后中午再在男方吃饭之后就回来。
接亲队伍包括女方的陪嫁,一些小伙子挑着脚帘儿(装陪嫁的器皿),装着娘家准备各种铺盖碗展,好不热闹,这些脚帘儿就是最近茶余饭后的谈资,某某家脚帘儿有几担,这涉及到面子问题的。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结婚典礼了。为了方便,大部分人家会选择双方一起在酒店举行婚礼,相比之前,方便了很多,不用自己做席,酒店都会安排好,新人只要提前订酒店就是得,参加过几次这样的婚礼,觉得超级简单,真的省了不少事儿。
随着年龄增长,再没有小时候那种憧憬,甚至一度认为结婚就是件小事,领个结婚证就行了。在网上看到个故事,有个女孩子直接用叠成心的9.9去领的证,现在好像都不用钱了吧。自己也是非常向往这种直接领证,然后用结婚办酒席的钱找个地方,一起玩几天。
但是部分父母坚决不会同意这种想法的,他们认为扯证儿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结婚,在亲友邻居面前始终不够正式,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
以前一直认为结婚这件事儿本来就是一件小事情,无非就是两个人觉得感情到了,有度过余生的勇气和决心,扯结婚证就代表彼此承诺。直到自己即将面临这件事才发现,这不是一件小事儿,至少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的扯证儿。
结婚也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之一为应该选择黄道吉日办婚礼。在我看来结婚日子就是看看什么时间方便,最好是节假日或者周末最好,但是父母是不同意的,他们认为这是大事情,必须要有仪式感,要找懂的人根据生辰八字算出最符合的良辰吉日。
仪式感之二则是要有婚礼,这才能让亲友一同分享新人的幸福与喜悦。首先要确定宾客人数、订酒店、请婚庆、喜糖喜烟喜酒样样需要计划,力求做到最好,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安排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性价比高的。如此折腾下来,一个字:累!
最后结婚的仪式感不仅仅在于婚礼上主持人的煽情的话语,更在于生活的琐碎日常。结婚之后就要面对婚姻生活,需要好好经营,彼此聊天时不会觉得尴尬,有说不完的话题;是彼此共同成长,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所以结婚这件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主要看自己怎么经营,怎么让他具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