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爱优衣库
国庆弟弟从上海回家乡,我们一起去万象城吃饭。
吃完饭,我对弟弟说:陪我到优衣库买点东西吧。
在优衣库,我三下五除二,刷刷刷买了一条半裙,三双袜子,两件吊带背心,一件内衣。
然后对弟弟说:好了,可以走了。
弟弟问:还要去逛别的吗?
我干净利落地说:不用了。
弟弟默默地陪着我走出商场,突然感慨地说:没想到,一个买Gucci LV的人,现在居然买优衣库了,唉~
一副痛惜我今不如昔的样子。
我白他一眼: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好吗?
老弟促狭地道:你是比以前穷了吧?
我虽受一万点暴击,但依然昂首挺胸:我有多少钱,你不是不知道,虽然不多,但比以前,还是多了一点儿的。
只是,心态已经不同而已。
儿童少年时候的我,简直朴素得过分。
因为当了一辈子数学老师的古板老爸,有两句名言:“化妆的都是坏女人”,“喜欢打扮的女生没前途。”
可能因为小时压抑过度,工作之后,收入都拿来买花戴,完全没有投资和积蓄的概念,月月月光。
那时经历和见识有限,网络和网购也没那么发达,钱都被充斥在三线城市的假洋品牌,小合资牌子给赚走了。
待到见识再广一些,开始对世界大牌略知一二,自己也在国内外到处跑的时候,就进入到了消费高峰期。
一线品牌的包,买买买,一线品牌的护肤化妆品,买买买,一线品牌的衣服……更换频率高,不能件件都买买买,那就买一线的副线,或者二线的真正欧美品牌。
由于根底浅,穿用的时候,总有点沉不住气,炫耀的味道呼之欲出。
恨不得告之所有人,自己身上铺了多少人民币。
那时的我,着最靓的衫,穿最高的鞋,热衷参加各种抛头露面的活动。
看弟弟和弟媳去优衣库买衣服,还嘲笑那是中老年服装。
其实人家两夫妻,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就等于我的年薪。
只是他俩的兴趣,并不在打扮上,但在投资赚钱、旅行教育方面,出手阔绰。
这种低调实际的风格,远比我有底气。
后来,见的世面和高人多了,才知道自己以前的行为有多小家子气。
一方面,自己拥有的,远远没有达到有资本炫耀的程度。
三瓜两枣,也洋洋得意地显摆,简直是贻笑大方。
有时想起,都恨不得穿越回去,抽醒那个浅薄的自己。
另一方面,物质消费无止境,永远有更好的车,更炫的衣,更新的包……
如果追求仅限于此,则永远会被物欲所控。
而有句老话,叫欲壑难填。
各大品牌马不停蹄地推新款,商家不停吹嘘消费主义,它们是吃素的?
第三,如果真的需要炫耀,不如炫耀自己的投资眼光、赚钱能力、理财技能。
因为这些,才是立身之本。
此后,我买东西,就越来越精打细算了。
一是知道自己目前能力和资金有限,所以不能再乱消费,而要用来学习和投资。
二是觉得目前拥有的身外之物,已经够用,而且还需要断舍离。
我为什么会有上百双鞋子,几十个包包,过期了还没用完的护肤化妆品,买回来就一直没拆标签的衣服?
花的可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啊……
这也是成长的代价之一吧?
同时,开始买优衣库。
优衣库在服装界里的地位,大概等于餐饮里的麦当劳,咖啡里的星巴克。
款式简单,成分天然,性价比高,穿着舒服。
其实我买的也不多,而且都是最基本的基本款。
但已经涵盖了内衣、裤子、裙子、袜子、背心、打底、外套……
满足了我日常生活里对衣服的基本要求:简单,舒服,实用,不刺眼。
由于优衣库的款式,非常的简单,怎么把优衣库搭配出比较出众的效果,这又是对穿衣功力的挑战。
虽然近两年,我的购物欲已经几近消失,皆因发现钱太少,而身外之物太多。
但有前期买买买的存货在,各种搭配换来换去,总能搭出花儿来。
这时,优衣库就是最妥当的绿叶。
现在的我,对奢侈品的新款,也会去关注,也会去欣赏,但没有了强烈的占有欲。
无可无不可,志已不在此。
能令我两眼发光,倾情投入的,是如何自身增值,如何资产增值。
所以虽然买买买少了,但花在学习、上课、旅行、投资方面的钱越来越多。
因为它们能让我真正地增加技能和见识,以及财富。
多学一点东西,多赚一点钱,内心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就多一点。
奢侈品傍身,莫若巨款和本领傍身。
毕竟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哪一样都要真金白银呀,都需要自己打拼来支付呀。
弟弟又嘲笑我了:“你终于变成了当年你最讨厌的,一门心思赚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