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摄影随笔专栏旅游随笔专栏

游记•民族村(2023.4)(二)

2023-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Mr__树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

普米族信仰苯教,韩归教,藏传佛教。

普米一词是普米语音译,本意为“白人”,是民族自称,与其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有关。

普米族房间。

成丁礼。

普米族分布区域。

普米族的烤鸡,还可以围炉煮茶。

石板烤粑粑。

烤玉米,烤鸡腿,烤肉串,中间就是苦荞粑粑。

各种少数民族乐器。

佤族寨。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

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种腊鱼,腊肉,腊鸡…

牛头,大概是祭祀用的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