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购物觉察
今天因为要参加内蒙公司三季度战略回顾会,与单位同事一起来到了达旗,入住后离晚饭时间尚早,正好看到酒店楼下有羊绒衫店,马上入冬,正是需要买毛衫的季节,所以就约了同事一起去转转。
三个人的购物各有特点。
一个同事因为曾经在内蒙公司做过一段时间,对这个品牌很认同,因此进来之后就问男士羊绒衫最贵的是哪一款?之后就买了一件最贵的,当然还买了几件其他的,买的时候谈了一下价格,差不多就付账购买了,还算是比较果断。
另一个同事刚来公司没多久,第一次跟她一起来内蒙,看她在挑衣服的时候很仔细,挑好衣服之后与服务员谈了很长时间价格,基本谈的差不多要付账的时候又说再考虑考虑,最终没有买,走回酒店的路上说再磨磨,明晚还住一晚上,也许还能再便宜。
如果在之前,我看到同事或朋友跟人谈价之后不买,内心会有很多对这样行为的评判,会勾起自己内在很多愤怒,认为:要么你就别跟人家谈,谈好了就利利索索买,来回矫情多不好。但是这次我发现我没有任何评判,甚至还跟帮她一起与服务员谈价格。
现在觉察,之所以以前对这样的行为有评判和情绪,应该是认同了妈妈的行为和声音,妈妈是个利索人,说话办事都很得体,也特别照顾别人的感受,觉得人家卖东西的也不容易。记得小时候(包括现在)经常听她说起她的闺蜜买任何东西都跟别人还价,而且还了之后还不买,说闺蜜这种行为的时候表情和语言中能透射出自己的一些情绪。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在幼小的心里下了一个决定:我不能做那样的人。并且看见这样的人内心还会升起评判:真矫情,这样的人不招人待见。
随着学习,对他人模式背后的伤痛越来越能看见,并且能理解和尊重,不再被对方的行为勾起情绪,只是看见,她可以以她的方式存在,而我依然选择我的购物方式,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大上”,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
说说我的购物模式:我进店后就开始选衣服,选了几件,有给妈妈的,也有给爱人和自己的,算好之后要求加送了两条小围巾后就结账了。并且选的衣服大部分在千元以内,有几件还是特价的。这是我的一个模式,因为喜欢穿新衣服,不舍得买太贵的衣服。
关于谈价除了妈妈影响原因影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谈价格麻烦,太耽误时间了。另外谈不好引发冲突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买东西很少谈价格,这种模式也许不知道自己多花了多少冤枉钱。我是否也学着谈谈价格?并记个账,看看一年能省下多少钱哈哈。
想想还是算了,这个舒适区还是别突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446045/96ea53d64a0c6bf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