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一曲反英雄主义的赞歌
大家好,我是恩小希。
终于看完了《沙丘2》。
《沙丘》系列是这个时代最适合大银幕的作品,电影美学的盛宴。
你永远可以相信维伦纽瓦的美学风格:神秘、恢弘、震撼,史诗气质拉满,很好地捕捉了原著的气质。
还有汉斯季默的配乐,顶级视效搭配顶级音效,有条件一定要选择IMAX观看(可惜我看晚了,所在城市已经没有IMAX版上映,只好勉为其难找了能找到的最大屏。)
01
与第一部相比,沙丘第二部的流畅性,娱乐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沙丘2》徐徐展开了宇宙间各大家族的权谋与争斗,场面也有了更大的升级,也解锁了更多新人物,逐步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更大秘密……
这样看来,维伦纽瓦的《沙丘》系列简直就是科幻版《权力的游戏》嘛。
但也不能这么说,《沙丘》才是这类太空歌剧的起源,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幻作品之一,神马《星战》、《权游》……在《沙丘》面前都是弟弟。
所谓的太空歌剧,其实就是把莎翁戏剧搬到了宇宙背景上。
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原著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英帝国。
虽然不少人诟病,那么先进的未来上演的还是中世纪封建领主制。但我还是很爱这种“远未来+低科技”的巨大反差,这让故事更有了一种奇异的魅力。
但由于原著太过宏大哲学思辨性过强难改编,也造就了故事的核心架构已经在几十年前被别的作品搬上银幕,现在再看反而有点老套过时。
不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后世作品最多敢“弑父”,沙丘里是杀姥爷。
“厄崔迪-哈克南”的家族关系好刺激:
儿子弑母,
兄弟上演强制跪舔play,
为了土地纠纷,老丈人灭了女婿满门,
外甥正月没理发,但是抄起家伙就要捅了老舅……
港真,我真的不理解赞达亚为啥这么红。她真的不符合亚洲人审美,感觉脏脏的……不好看。
演技也没感觉多好。看了她好几部,都是同一股劲劲儿苦大仇深的样子(有她的粉丝别杠,杠就是你对。)
她跟甜茶在一起,确实感觉甜茶是被白嫖的那个。
02
不过话又说回来,维伦纽瓦导演从来不是爽片制造机,而是隽永的古典诗人。
他向来沉迷于将存在主义的思考融入影像表达。
既有未来感又有宿命感,既有秩序感又有神秘感。
看似英雄叙事的《沙丘》恰恰是反宿命论、反个人英雄主义的。
整个《沙丘》六部曲,就是保罗借用宗教力量复仇,夺取权力,巩固权力,然后对自己祛魅,用家庭几代人的牺牲来瓦解信仰的过程…
它讲述了命运的无常,讲述了命运的无解。
也讲述了为了改变命运,一个人能把自己逼到什么程度…
如果说第一部仅仅是“家破人亡”这种最低级的悲剧,那么本片则进阶到了古典式的命运悲剧:
“天选之人”不再是光环而是诅咒,个体在狂热的民族主义与原旨崇拜面前毫无任何力量,只能一步步被其裹挟。
有种不得不踏入已知悲剧的悲剧宿命感。
理解片尾契妮幽怨的眼神,也就理解了导演维伦纽瓦想要表达的全部。
在这场盛大而诡谲的沙丘美学面前,稍不留神,就能被蛊惑成“天选之人”的追随者。
契妮依然转身,彷佛在警告所有人,警惕宗教狂热,警惕英雄主义,警惕权力腐蚀。
03
总之,《沙丘》的内核绝不是太空版王子复仇记这么简单。
在王子复仇记的表面下,沙丘想表达的内核其实是:在已知未来的情况下。无力的看着自己做什么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已知的无力和裹挟感。
而且作为能看到最长远的人又无时无刻被身边普通人无法理解,但又无法摆脱需求所谓亲情爱情友情的人性所在。
在于普通的人在被赋予非普通的能力和责任身份后与普通人的灵魂的矛盾,以及被命运胁迫的走向了不想走向的所谓最优解,以及无可避免的被救世主的期望和神的身份所禁锢的无能为力。
沙丘所想表达的反救世主,对于宗教、宿命论、未来制度的种种思考,都是极为深刻和有普世价值的。
作者对未来制度和精神的想象和思考才是他科幻的真正体现。
有网友评论:鸿篇巨制,科幻史诗,近乎完美的视听享受,写给人类文明的礼赞和悲歌…
没看过的还是去看看吧,不差这几十块钱。
屏幕前的你看了《沙丘2》吗?点在看或转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