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条件地爱着你的孩子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相信家长们都会回答:这还用问吗?我肯定无条件地爱着我的孩子啊!可是,你心中对孩子的感情,和平常所说所做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真的一致吗?
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女儿回来问我:“我同学李某某说,如果她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考到95分以上,就带她出去旅游。我同学张某某说,如果她期末考试二科都考到90分上,就送她一个Ipad。为啥你不给我定规定考到多少分就奖励我点什么呢?”
当时我笑着回她:“出去旅游,如果我和爸爸时间允许,都会带你去的。Ipad嘛,如果你学习需要,我们也会买给你。我们对你的爱,没有条件,不管你考多少分,都是我们的宝贝女儿。” 当时她还不信,一再向我求证:“真的?如果我考不及格你们也不生气?如果我考0分呢?” 我认真地告诉她:“真的,你考多少分我们都一样对你。再说了,你是我的女儿,怎么可能考不及格甚至0分呢。如果真的是那样,只能说明我这个老妈当的不合格,平常太不关心你的学习了,我要检讨。”当时女儿就感动地过来抱住我。
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即使是婴儿也能感知父母的爱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静止脸实验
有些事情是事情,有些事情是心理作用。想想看,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Ta最亲的亲人,当Ta遇到问题、麻烦、委屈来找我们我们的回应不是带着爱的抱抱,而是带着不耐烦的责怪和埋怨,或者是旁观者看笑话的戏谑、甚至是这种静止脸一样的漠视的时候,我们最亲爱的孩子是不是全世界最脆弱的人?Ta的心里会不会充面负面情绪?当这种负面情绪反复出现、并持续比较长时间的累积得不到释放的时候,孩子会怎么样?我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问题的孩子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父母没有无条件地爱和接纳孩子,孩子没有归属感。
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在《教师挑战》中说到:对所有人而言,想要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是基本的人性需求。只要他有归属属,他就能贡献他的精力,进而满足每个具体情况的需要。
对孩子而言在家里,父母就是他的环境,他需要被无条件地爱和接纳,真正成为家庭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父母无条件地爱是孩子的基地,被父母无条件地爱着的孩子才有安全感,才会出发勇敢地去探索这个世界!如果他在外面受到挫折,他知道有一个温暖的后方,他可以安全地呆在那里。如果他在外面受到伤害,他知道,我可以回家,我亲爱的父母会重新给我力量!他知道: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价值的,因为有人无条件地爱着我。
这种无条件的爱的表达是否能正确、清晰地传达给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有关。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孩子调皮弄坏了家具、孩子考砸了……都需要我们给到孩子正面的、温暖的、热情的、积极的回应!寻求关注是孩子不良行为都要达到的目的。孩子需要父母始终如一的爱,而不是阴晴不定的爱,带着附加条件的爱。
鲁道夫·德雷克斯:一个消极的孩子,或者一个被成功被镇压的孩子,可能会灰心沮丧到无伦什么事情都看不到任何意义。他只希望打击和失败,而不想做任何尝试。他躲在真实或想像的自卑后面。他利用自己的无能做为一种保护,这样他人就不对他们有要求和期待。通过避免参与和做出贡献,他试图避免更多丢脸和难堪的经历。
当然无条件的爱不是纵容。但即使批评孩子,也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批评她。有时候孩子做错了,我批评她,她会伤心地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我会告诉她:你想一想,我为什么批评你而没有批评张三李四呢?张三李四现在怎么样、长大怎么样都和我没有关系。可是你不一样啊,你是我的女儿啊,正因为爱你,我才批评你对不对?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天使,如果长大以后有的孩子长成了麻烦,甚至有的长成了魔鬼,一定都和父母的爱有关!当孩子出现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反思自己!养育是一段富有诗意的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却是我们自己。父母只有不断地自我成长,时刻地自我觉察,带着无条件的爱,才能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做到“你在我面前,而我真的看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