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拨开云雾见太阳
文 梁树丽
重读上午我们网研社英语组的几位老师做了课程标准的解读,我觉得听的不过瘾,于是下午找出这本书再次研读。
去年我倒是认真读了一遍,那是因为我要去新乡学院给老师们做培训的需要,今年的研读是为了寻找方向。
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是思想和方向的指引,它会告诉我们应该去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去做。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走上讲台的之前,一定要认真研读这本书,让思想上有储备,行动上有实践。
很长时间或者说包括现在我们仍然乐此不彼地走在传递知识的路上,我们认为孩子们会读单词会背句子,会阅读会写一篇作文甚至会用英语说话就是成功。
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就是如此,我们的功利思想让我们一直走在追求分数的路上。
我问过很多学生,“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学了这么多的单词,那么你最喜欢的单词是哪一个?读了这么多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篇?”很多孩子一脸蒙圈地看着我,在他们的思想中,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学的需要,至于其他的没有考虑过。
不仅学生没有考虑过 ,我敢说很多老师的意识里都没有这个概念。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学生在表演课文对话的时候,语言都是那样动听优美,可是生活中的他们却不知如何和同学进行交流,或者说他们不会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学生会造句,用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来表达自己对英语的热爱,可是离开课堂他们第一时间拿起的是手机,而不是英语课本,甚至一放假就不愿看这些,更别提背单词……一个热爱的人不会把这门课打入冷宫。
倒是有孩子说真话,他们不喜欢英语,结果人家还真的用十几分的成绩证明了的确不喜欢,但是他们又热衷于英文电影,英文歌曲甚至满是英文的游戏。
这是一个问题,或者说是我们教学中的事故。
课堂上的孩子们和课下不一样,学校里的他们和家庭里的他们不一样,作文上的理想和现实中的奋进不一样……我们教出了很多表里不一的孩子。
能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的话,我们再来研读课程标准就会带着思想来读,而不是为了读而读。
总要做些什么。
再次看到课程总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能很清晰地发现自己的教学处于哪一个结构框架。
追寻我们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层面,而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做的最不足,这也是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不再喜欢英语的原因。
我们班的学生入学的时候英语基础很差,他们不喜欢英语,但奇怪的是他们到了初中却非常喜欢上我的英语课,在我的课堂上他们是快乐的幸福的,只要还有兴趣在,改变也只是循序渐进的事情。
我们要利用文本交给学生知识以外的技能。比如用一般疑问句提出要求比肯定句和特殊疑问句要柔软的多;用感叹句赞美别人语气和感情更深厚,用祈使句态度更果决……
比如我们学习句子
Can I help you?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Can you help me? 你能帮我吗?
Could you help me?你愿意帮我吗?
这三个句子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一种会说话的能力,这三句话表达的情感色彩是不完全不同的。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用:你能帮我干……这样的提问带有要求,比较生硬,别人很容易用No,I can't来拒绝。但是如果我们说“你愿意帮我……吗?”这给对方的是一个主动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会收到Yes,I'd love to.的回答。
交际是语言最有魅力的延伸,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交际能力,会说话,说好话,好说话。
总之,我们只需要记住: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的培养放在英语教育的首要地位。
把形成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作为课程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建立语感和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