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心理

读唐诗《贫女》-秦韬玉

2024-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雨读书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出身穷苦人家的女子没有见识过精美的衣妆服饰,年龄大了,想要寻觅美好的姻缘,却暗自神伤。

并不喜欢那些奢华浮夸的装饰,每日里只是做些简朴的梳妆。

裁剪制作衣装,这些本领自诩没有输过谁,并不屑于与别人比试谁的眉毛更加修长美丽(唐代妇女以画长眉为美)。

但是年年为新嫁娘缝纫嫁衣,自己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该诗形象地刻画出一个身份地位卑微,但却格调高雅、心灵手巧的青年女子形象,令人不由地对她的境遇生出无限同情。

结合作者经历,可以看出作者有更深的寓意隐含其中,作者空有满腹才华,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得不到施展本领的机会。只能像诗中的贫女一样,为他人服务,取得的成就记在他人名下,耀眼的光环罩于他人之身。“为他人作嫁衣裳”正因为如此形象,也就成为流传千年的俗语格言。

作者秦韬玉,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尚武世家。少有词藻,工歌吟,然而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称之为“巧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