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1 | 第五十一篇:《高效赋能》读后感之七——高效习惯
《高效赋能》里作者介绍的第六个高效习惯是掌控计划。触发这一习惯的动机来自于我们想要完成某个任务,就需要对这个任务进行描述并作出承诺。
养成这一习惯,作者建议第一步是培养发现“重要性之树”的技能。
简言之就是通过探查、分析,寻找可以驱动自己的事物。找到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高效更快乐的做某件事。
以我自己举例:每天都要把家里打扫一遍,因为我想让家保持干净整洁。→我需要家里干净整洁,因为这样就可以容忍宝宝在玩耍的时候光脚或在地上打滚,而不用介意弄脏衣服或者阻止他玩耍。→让宝宝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耍,是因为我不想对他施加过多的影响,让他可以自由自在,让他开心。→我要让他开心,是因为我爱他。
第二步,是制作内心地图。也就是在找到内心真正的需要之后,应当如何就最重要的目标,更恰当的安排任务或者给出替代方案。
比如,有时我感到很累,并不想全屋打扫,那么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避免孩子在脏脏的地面上玩耍呢?可替代的方案有很多,比如只打扫某个房间,然后今天就在这个房间允许孩子随意玩耍,或者给他穿上罩衣,就能避免弄脏衣服,再或者直接带他去室外玩耍,回家直接给他换一身衣服或者洗个澡等等。
第三步,保持树枝生长。这一步是从树的主干向外移动,确认现有的工作承诺是否值得,并建立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新承诺。这里的概念我也有点糊涂,但我的理解是在第二步之后,要从自己渴望成为的身份出发,再对任务做一次复盘,是否符合自己真正的追求?符合真正追求的任务可能会包含工作承诺,而承诺反过来又驱动项目和任务。
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我想成为一个好妈妈,所以限制他的玩乐区域可能会和自己的身份产生矛盾,那么这一选择可能会被取消,而采用其他的方案。
第四步,运用级联计划。运用高效习惯五中介绍“主谓宾拆分法”,把自己的意图进一步拆分,直至把它们转变为可行的任务。
第五步,关键的第一步。明确的第一步可以避免一开始就产生“事情太多,压力好大”的负重感。启动任务时,要小而具体。
第六步,重视相关性和紧急性。我的理解相关性是和自己的主要目标连接更紧密的事情,紧急性是位于重要性之树树叶部分的事件。如果可以的话,把时间更多的花在相关性的工作上,而不是紧急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