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文苑

孙子兵法(22):综合分析,扩大优势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408人  红叶拂水

原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兵法: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推算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量,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可投入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强弱,双方兵力的强弱得出胜负的概率。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如同用“镒”来称“铢”,具有绝对优势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获胜的一方就如同用“铢”来称“镒”。胜利者一方打仗,就象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

解读:

本为篇《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最后一段,也算是对全篇的一个总结。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胜利,都有各种复杂的因素,需要全面综合分析。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对度、量、数、称、胜五个维度的分析就是如此,简言之,类似于现在的SWOT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不但要使己方占有优势,而且尽量把优势拉大成绝对优势,这样就能确保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孙子一贯认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事他不干,干了也无益。

对于优势,到底要多大,孙子用了一个夸张的手法,正如文中用“镒”和“铢”来形容。“镒”与“铢”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量单位,一镒等于24两,一两等于24铢,一镒就相当于576倍的铢。

脑补一下,胜利的一方以576倍的优势去攻打失败的一方,基本等同于用铁锤去敲鸡蛋,或者说一个成年人去打赢一个婴儿一样,都是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对方,而己方几乎不受损失,这就也符合《孙子兵法》全胜的主旨。

当胜利方占有这样的优势时,孙子这样形容,“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个比喻形象贴切,对于水,不要说从千仞高的地方冲下来,就是普通洪水,那毁灭力也有目共睹。

当然,现实世界中,很难达到这种几百倍优势的境界,能达到几倍甚至十倍,那就算有相当大优势了。

也有很多的优势是隐形的,不是表面上的,这就好比一个虚胖的胖子和一个精瘦的拳击手对战,表面上的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没有优化组合的优势也不是真正的优势。

曾经的蒙古国和金国的战争,就是一隐形优势或者说局部优势的胜利,不通过全面综合分析,看不出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强大。

对于闻名的野狐岭之战(蒙古灭金第一仗),当时戏称“金国如海,蒙古如沙”,殊不知,正是这一缕细沙,填平了大海,但蒙古真的只是一把散沙吗?答案是否定的,当沙子凝聚在一起,也就成了石头。

金国总共有80万兵力,蒙古满打满算不到15万兵力,最后却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金国一败涂地。

按理,金国总体占绝对优势,蒙古处于劣势,蒙古为何反劣为优,这是值得思考的。后人总结当时的情形,金国失误在于兵力分散,总数虽然很多,但过于分散,倍蒙古军队逐个歼灭,另外指挥不畅,指令繁琐,很多金国将领都搞不清上头的命令是什么。

蒙古反劣为优,是因为虽然整体上处于兵力劣势,但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再加上蒙古骑兵精良的骑射和机动性,不断拉大优势,于是出现了反败为胜的局面。

其实这和“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个理,集中少量优势兵力,从局部撕开口子,化劣为优,逐渐占据主导优势。

所以说,古代战争不是简单一刀一枪可以总结,也不是跟打牌一样,简单比大小。全面综合的分析,精心的策划筹谋,怎么反劣为优,怎么扩大到绝对优势,都是值得学习的。

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做企业,还是个人,我们也容易陷入以己之劣势去跟别人的优势竞争的深渊,比如一个幼儿园教师非得去跟一个长跑运动员比长跑,那不是找虐吗?也有人说,人家要做一个擅长长跑的幼儿园教师,但请别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术业有专攻”,要做全能,谈何容易。

每个人在某一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的天赋,尽力去挖掘,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极致,那就是“积水于千仞”,胜利在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