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忘记痛苦走下去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无点有感

  (图片来自手机壁纸)

1.

“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需要丢掉以往的一些不好的回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面对这个生活。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丢掉痛苦的回忆,有些痛苦是需要记住的,它们在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遭受再次同样的痛苦回忆。

丢掉的是那些单纯地痛苦,自己找罪受的痛苦,没有人强加给你,只有你自己不断放大。

就好比,你学生时代,经历过被人排挤、总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的经历。

久而久之,你会不会以为只要别人在一起窃窃私语,就是在对你评头论足呢?

如果有的话,这很有可能是你以往的经历让你有了现在的怀疑。

事实上,每个人都没有太多精力浪费在别人的身上,更别说只是看了你一眼的陌生人。

没有人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只有一眼的人身上。

所以,这些痛苦只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它们可能真实地存在过,但是没有我们臆想地那么大。

我们后来的痛苦,是经过我们的头脑加工过的产物,将本来很小的或者是没有的东西无限放大,成为我们心中的一根刺。

这种痛苦的回忆,要尽早丢掉,我们突然间发现时这种不是痛苦的痛苦时,请尽早处理掉。

另一些痛苦的回忆,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启示的回忆,让我们警惕。

某一次,你开电瓶车车速过快,对面迎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然后,你们撞上了。

你的手臂有了轻微的擦伤,出了血,电瓶车的后视镜碎了。

当你再次上路,你会慢慢开,时刻注意着来往车辆。

这段手臂擦伤的经历,可能让你很长的一段时间,开车时都会十分注意。

这就有些类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有些回忆值得留下,有些回忆还是尽早处理。

毕竟,人生那么长,太多痛苦的回忆,脑子会受不了的。

以上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书本内容没有关系。

2.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这本书很精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