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声色中,和自己在一起
看近代对“学”的解读,适时重新解构它,才得以善用它。前天第二期「学幸福」沙龙的第一堂课,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从知识的荆棘丛中检视自己,有没有在信息快消的时代里,因为获取信息低廉的成本,而养成了不“咀嚼”、不理性的“进食”习惯。而学习,是否已成为消费?成为交易?除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功用,“学”还代表人的什么行为?
如果幸福不单是知识,也不具备变现、就业的实用价值,这样的“存在状态”于我们而言,是不是就没有了可应用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在本次沙龙思考的问题。从风靡一时的耶鲁大学校长,到黑塞的论教养,他们口中的:“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自我完善而做出的努力,本身便具有意义。”以及“真正的教育不负责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到底什么意思?
可见,我们通过将自己与实用主义的价值互相捆缚,获得了安全感,也失去了安全感。工业革命时期培养产业工人的传统帮助我们合理化了越发狭隘的人生目标,认为那个保持亢奋的进取叫做“清晰具体”,但是否,我们恰恰是因为太“具体”了,才会有这么多的精神疾患,有这么多的心理问题?外在的实用价值到底会不会把幸福从抽象的臆想中具体?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进入新的组合。
—— 穆旦《春》
是的,在一遍遍的光影声色中痛苦,并等待进入欲望为我们编制起的新的组合。
我发现,咱们在试图剥去标签时的自己,都像孩子,变的性情、放松,倒不觉得任何刻意掩饰,反而每个回首的羞怯,显得大方、坦然。大家都感受到,爱的原始必来自关注,如果您仔细回想,沙龙中的每个环节,无论在两方还是多方的沟通训练中,还是在静坐的独处中,甚至是一对多的授课中,主题永远和回归自身有关,永远和对内的观察有关。
“重新认识自己”是观察方向的回收;
“人性的需求”与“能量法则”是理性的回收;
“幸福能量储蓄”和“感觉系统沟通”是情感的回收;
最后的“静定练习”是感受能力的回收。
这次的沙龙,我们新增了一项训练内容,叫做“感觉系统沟通”,之前在“幸福能量储蓄”和“能量法则”的训练中,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其实很单一,且严重受限,但它再怎么受限,也是目前我们沟通最便捷的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大量时间精力的付出,并不在双方理解过后的行动,而恰恰是互相理解的过程本身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内耗。
“你什么意思?”
这一句最常用的收尾,否定了义务教育对人语言能力的根本性的教育空白,也反证了之前掏心掏肺的倾诉无不是对自己的曲解。就像我们在训练中说的,没有合理表达感受的需求近似命令,没有合理表达需求的感受好像抱怨。
我们必须从别人对我们的委屈中觉醒,其实是自己先委屈了自己。
昨天上午我问在座的诸位母亲,如果您的孩子可以清晰地描述自己因为昨晚盖的被子太薄,所以睡不好,白天浑身发紧,注意力不集中,流清涕,并表达出了需要得到更厚的被子,但也不要太厚,否则又会出汗,白天可以喝点姜汤,在适当的时候得到睡眠的补充,您会省下多少力气?从费尽口舌的质问,到情绪化的逼问,再到心力交瘁的猜测与怀疑,甚至下了寒凉体质的定义,试问,我们到底有多少这样冠以关爱与教育名义的内耗,发生在每天,发生在每一个关系中。而教育的目的,上文刚刚描述过的“真正的教育”,那个虽不传授知识技能,但却能使人有幸福生活能力的教育,就是先要让自己和孩子知道,并且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在表达之前的,是先要认识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并不容易。所以就像赵文竹先生的一本书名一样——《和自己在一起》,我们应该先把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放在处理和别人的关系之前,学会倾听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需求。
累了回来,不是等到痛苦才回来。
你又能否感受到自己累了?
* * * * *
自 在 場
ISHVARA EDUCATION
自在场教育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家长学习提升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心。致力于帮助家长完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父母追求生命成长,做身教在先的家长。定期开设「学幸福」公益沙龙及周末亲子读经班,陆续推出教育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