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我的列车青春岁月(10)重归故里
只见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无比感激地对我说:“孩子,你有这份心我就知足了。如果真让你为徐英守一辈子,那会让我老婆子不安心的。我想英子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答应的。再说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儿子了,我这个当妈妈的,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打一辈子光棍。”听了老人家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在我的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几分敬佩与感激。
为了让老人放心,我还是笑了笑说:“妈,现在到了学习的紧要关头,我不想因为这方面的事情,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等我大学毕业,工作稳定了以后,我再考虑这个问题吧。”
老人家见我已经不再坚持过去的态度,有了我这样一个表态,在老人家的心里也踏实多了。一直压在心里头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从老人家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始终坚守着这一块爱情的圣地,特别是在徐英面前许下的诺言。始终没有对任何一个女孩,开启这扇爱的大门。前面的郑晓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知道“知恩图报”这个道理。对待徐英是这样,对于曾经有恩于我的工作单位,我同样也是如此,知恩不报非君子。
在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凭我当时的成绩,留在机关单位是没有问题的。时值改革开放的初期,每个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都是非常地重视。所以有好多的同学都填报了机关单位,或者是留校工作。
然而,只有我却义无反顾地填报了,我原来的工作单位,就是我刚上班的那个列车段。我的这一个决定,让老师和同学们有些大失所望,也有些不可理解。
有位男同学摸着我的头说:“你小子,不是在发烧,就是脑子里参水了。”
不管别人对我的决定,再怎麽不理解,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我要回报工作的单位,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单位地振兴做出应有有贡献。
当我离开心爱的大学,又重新回到阔别多年的工作单位。这里已经同全国一样,完全沉浸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无论是人和物,都在发生着根本地变化,还真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我的工作单位,也是一改往日的矮旧小楼,变成了一座十几层的办公大厦。耸立在那里,简直就像一个巨人,在向我们招手。不光是工作的地方发生了改变,就连走进走出的人,也发生了根本地变化。
瞧瞧那清一色小伙子和姑娘们,一个个都身穿新式路服,在一张张笑脸地衬托下,更加显示出奋发向上的青春力量,朝气蓬勃的昂扬斗志,形成了一道青春靓丽的风景线。
望着眼前所变化的一切,倒让我有几分陌生的感觉。因为在我参军之前,那些老领导和老同事,都已经退休了。我走在路上,虽然有几张熟悉的面孔。但只是我认识他们,他们却有点不认识我了。
因为这几年的变化,真是有些太大了。从一个不起眼的毛孩子,变成了一个日渐成熟的大小伙子。这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同样,这男大也十八变,越变越帅气。
我按照一楼的指示牌,乘坐电梯来到了段人事科。见门开着我还是敲了一下,径直走了进去。接待我的是一名女同志,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我们单位的人事科长。
于是,我先通报了姓名,然后又把我的一些材料,放在人事科长前面的桌子上。女科长看过以后,首先对我地到来表示欢迎。再与我亲切握手之后,又随手取了一个纸杯,倒了一杯开水给我。
只见女科长非常热情地对我说:“你的情况,在你到来之前,领导就已经专门交代过了。我们也非常地敬佩你,作为一位英雄和大学生,放着优越的机关单位不去,而是回到我们这样的小单位,真是有些委屈你了。”
女科长这样的一番夸奖,到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这大英雄实在不敢当,可这大学生吗,倒是货真价实的,是国家正规大学毕业的本科生。
我还是用非常谦虚的语气说道:“大姐,看你说到哪里去了。要不是单位当年培养教育我,哪会有今天的我。我毕业回来是应该的,这报答单位的恩情,哪能说委屈不委屈。再说了,我们单位也是以一种可喜的局面,在不断向前发展着。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工作。这对于我来说,已经让我很满足了。”
我稍稍停顿了一会,喝了一口水以后,又继续说道:“说句心里话,这要比我刚进单位的时候,已经是翻天覆地地变化。我应该把所学到的知识,毫不保留地贡献出来,为单位地发展与振兴,贡献出我全部的力量才对。”
相对于我的这一番高谈阔论,女科长是非常得赞赏。并连连点头对我说:“杨大龙同志,由于你的特殊情况,虽说年龄不算太大,但也算得上是我们单位的老同志了。再加上你是英雄和大学生的关系,段领导对你是非常地重视。对你的问题是专门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让你到教育科去工作。你看看还有什么意见,如果你没有的话,我可以马上给教育科刘科长打电话。”
我非常明白,在列车段这样一个两千多人的单位。能够干上在教育科工作,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里工作,风不着雨不着,又没有任何的责任。只是对列车长和列车员进行一些培训,还真有点像神仙过的日子。
我能够到这样的科室工作,充分说明这是段领导对我照顾到了极点。这要在别人的眼里,还以为我是有来头的,不知道是哪一位领导的关系。要不第一天上班,就能分配到这样好的科室。
于是,我在谢过女科长以后,转身离开了人事科。又乘坐电梯来到二楼,正式到教育科报到。
在我来之前教育科有三个人,一位是刘科长五十多岁,身体微胖还带一副眼镜,说起话来文绉绉的,咋眼一看就是一个文化人。还有一位老王
也是五十多岁,只有方姐是唯一女性三十刚出头 。
虽然说这里是一个,相对比较清闲的科室。但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得清闲。光两千多号人的考试卷子,就够他们看一阵子的。更何况还随时有其他的事情,三个人忙得还是有些不可开交。
段上也为他们配备了一台电脑,但真实用途并不大。也只能是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标,在网上打打游戏,它的真正生产力,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对于我地到来,他们表示了热烈地欢迎 。因为我地到来,将会给教育科注入了新的生命。让教育科不再是一片死气沉沉,也增添了一份青春的气息。之前的那种局面,也将发生根本变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