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孩子,我们一起慢慢来

2017-10-09  本文已影响23人  一念见花开

看到学校发的征稿通知,我先是打了退堂鼓的。作为一个八年级初中生的妈妈,我很遗憾我不是个优秀的人,而在我的引导教育下长大的小少年,也并不是出类拔萃、光彩夺目的学霸级人才。但是我以我的孩子为荣,没有他的成长,也就没有我的成长。龙应台有本书名叫《孩子,你慢慢来》,放在我身上来说,应该是“孩子,我们一起慢慢来”。

孩子的成长路,也伴随着我的成长路。

当初的幼稚无知的自己,就像《规矩和爱》一书中所说的:“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的培训,唯独父母这个最重要的岗位我们却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我就是那个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的妈妈,无知的我以为生了孩子就是个好妈妈,对孩子的引导教育,还在本能沿用自己当初成长过程中父母运用的教育方式,且不说父母的方式用在当下是否适合,单单我自身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未必理解透彻,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受到挫折,感到沮丧是必然的。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尚好,当初我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教育有方。现在非常为当初的无知汗颜,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就是服从权威,乖巧是很自然的。

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开始有小小叛逆,我们的观念开始产生冲突,也顺带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滑,我伤心又束手无策。当时孩子的班主任跟我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用错了方式而已。”我听从老师的建议开始看教育方面的书,比如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系列,还有刘维隽的《站在孩子的高度》,都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教育也可以很简单很柔软,当然前提是自己得有足够的内存才能让教育更有弹性。后来关注过一些专家的微博,“育儿先育己”这个观念此时才深入我心。

有次在网上看过陈默教授的讲座《怎样做好初中生的家长》,我提前了解了初中生的的心理与情绪状况,也稍微看了点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不为别的,只想了解孩子这个群体在每个年龄段的特点。只有提前了解孩子随着年龄的发展趋势,才有资格谈陪伴孩子成长。虽然陪伴孩子成长这句口号很多人都会喊,但是高质量的陪伴未必人人做得到。天天守在孩子身边,大人玩手机孩子看电视,各自停留在自己的世界,空间上离得很近,心理上却很遥远。

孩子上了初中,因为我提前做了功课,所以对他成长中的变化已经见怪不怪:他的情绪冲动不是大逆不道,只是青春期的必经之路;他与朋友渐渐热络而与我的陪伴渐渐变少也是年龄使然,我自然不必惊慌失措。

当然上了初中也并不是可以从此轻松,三年后的中考沉甸甸压在心头,小学阶段还属孩子个人隐私的分数一下子变得透明,成绩也放在大环境里对比排名,也许孩子尚在懵懂,我却是焦虑顿生,压力倍增。

升初中后的校方家长大会为我解了很多惑,比如校领导推荐收听的《教育新观察》,这一年多来我虽然无法做到每天按时收听,但装了可以听回放的手机软件,有时间就听听,听名师讲教育,听学霸谈心得。最重要的是,在当下一考定终生的大体制下,我们唯有了解更多的相关资讯政策,才能帮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还有一个叫《父母学堂》的栏目也是我常听的,“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一直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只有自己不停止进步,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陪伴他一天天长大,目送他渐行渐远,这就是身为父母的使命。

这篇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谈起的教育有点长。我想表达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表现出来的每个问题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追根溯源,必然会从冰山的这一角看到植入海中的深深根基:其实这些大都是父母以前教育中忽略的小问题经过时间的发酵引出的大反应。这时我们先不要声讨孩子的错误,而是要先反省一下自身,再看自己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救赎父母的天使。没有需要教育的孩子,只有需要教育的父母。感谢我的孩子,因为有他,让我也有机会进行自我教育。

孩子,我们一起慢慢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