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佛经的说法会有矛盾吗?
每当劝人独立的多读佛经的时候,总遇到质疑,说“不同佛经之间,说法存在差异,我们自己读,怎么分辨呢?”
这个问题,莲池大师已经给出办法了,那就是要广览,通过广泛的阅读,理解不同法义的逻辑体系,思路打开之后,就不会固执偏狭了。越是不敢多读,越觉得搞不清楚。
带着莲池大师这个经验之谈,我们广读佛经,慢慢的就会发现,很多我们眼中的“经文矛盾”,其实佛陀自己就有圆融解读。
比如,《大般涅槃经》上,佛陀讲“人四依”,就遇到迦叶菩萨的疑问,说您一直要我们“法四依”,怎么今天忽然冒出个人四依呢?佛陀就给他做了很长一段的解释。
同样是这部经里,提到了“一阐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这跟以前讲唯识“五种姓”的说法,看上去是矛盾的。佛对此就有一番解说,消除了读者的疑惑。
再比如《楞严经》,里面显见破处部分,说到“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一点当时就让阿难听迷糊了。他问佛陀,您以前讲了那么多因果呀、缘起呀,怎么今天都给否定了?佛陀又有一番开示,化解了阿难的疑虑。
类似的佛陀亲自圆融说法,化解“矛盾”的经文,在各种经典中大量存在着。只要我们相信佛陀的智慧圆满,踏下心来认真研读佛经,就都可以找到答案,没必要自己瞎猜,更不必因噎废食。那样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啦。
【附录】莲池大师《广览》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法门不足尚”矣!只看达摩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
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