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授的“神”言论——也说“从中学课本删除《背影》”

2021-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东宇哥

疫情期间,有位BD著名k教授,5月19日在朋友圈发表了“神”言论,引起广大国民的愤慨。他说:“美国是个很适合旅游的国家,地大物博、气象万千。特别是你戴不戴罩罩,都没有那么多卑鄙无耻的道德闲汉,伸长了鸭脖子来管!”

K教授这个言论实在震撼到了我,于是赶紧翻阅历史、查找资料、百度百科,多少了解一点他的过去和现在。不敢妄言其他,简单说说他和他的老师的“神”言论。

01

k老师,孔子的第73代孙,曾在百家讲坛因语言犀利,见解独到,颇受追捧。但是以上言论却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原谅小编有眼不识泰山,k老师何许人也?有什么成就至今不知。因为他关于疫情期间建议大家去美国旅游的言论让我关注了他,并搜索他之前的言行。真是不关注不知道,关注吓一跳。原来这位大名鼎鼎的k学者、k夫子实在不可小觑。

2010年底k教授就曾经辱骂过记者,“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这些记者排起队来枪毙了,我一个都不心疼!”
2011年10月k夫子说又把矛头指向姜昆,说姜昆“是相声界下三滥的典型代表.....连给郭德纲擦鞋底都不配。”
再后来,k老师指责白岩松,说“白岩松一向崇拜当官的,美国就是他的爷爷,崇洋媚外。”
不过k老师最典型的言论当属前几年的三个排比句式:“去你的”、“滚你的”、“的”。堂堂学者,北大教授,言语果然犀利,一针见血。

以上k老师的骂人言语,说到底不过他个人的修为或者脾气使然,也许他自己形象因此被毁,也许一批学子因他而观念改变,毕竟“为人师表”嘛,老师就是学生的镜子。于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疫情期间那么多出自这样高等学府的留学生能够发表那样的言论了:一方面有其父必有其子,另一方面有其师必有其徒。

因为BD教授k的事件,多去关注了一下这个高等学府的一些事,结果就搜出了关于是否从中学课本上删除朱自清的《背影》的事件,而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也是BD的教授—d教授。

02

d教授的神言论是这样的:
朱自清的文章,不过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小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境界不高。充其量也就是杜甫所说的“翡翠兰苕上”的小品,而不是“鲸鱼碧海中”的大作。并且还说父亲的行为有可能触犯他人的礼仪,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影响他人旅行。

d教授的言论很有趣,我们暂且来认可他的观点。

先说境界的事。
百度上给“境界”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境界是一个汉语词语,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由此可见,境界的确很微妙,即是思想觉悟也是精神修养,同时还是个人自我修持的能力。宋朝陆游 有一首《怀昔》诗:“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陆游可谓诗词界泰斗级别的人物,但是他也只有到了“老来”才参悟明白,所谓的境界,敌不过“卧看萦帘一缕香”。按着丁教授的说法,陆游真的是毫无境界,居然“萦帘一缕香”中能感悟到人生,实在有点“翡翠兰苕上”小品的意味!看来修为这个事,陆游对自己实在有些夸大。虽则后世对他百般推崇,可惜在丁教授眼里还是有些低级趣味了。

再看朱自清《背影》里所描写的事情

“我”回家省亲,临走时父亲本来说好不送我,虽则托付了茶房,虽则再三嘱咐,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多么小的日常生活琐事啊,这在丁教授眼里,确实不值一提。虽然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你这生活也太上不得台面,真情实感怎么样?表现父爱又如何,毕竟不是“鲸鱼碧海中”的大作!如何教化子民?怎么凸显磅礴大气的精神?怎么能教育出学生“指点江山”的气魄呢?>

d教授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觉得生活不该如此凡俗,更不能儿女情长。可是离开生活,人又是什么?脱离实际,又何谈胸襟和气魄?如果我们的教科书中没有生活,不讲孝道,没有日常小事,那么思想觉悟从哪里来,精神修养又从何说起!
d教授估计总有“鲸鱼碧海中”的大作问世。那么试问丁教授他又教出多少有着可歌可泣英雄事迹的弟子?他本人又为国家和民族做过多少旁人难以企及的贡献?一切脱离实际光喊口号的行为,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d教授应该回去好好重温一下小学的知识才对。

再谈谈d教授不能容忍的朱自清父亲跨越站台,给作者买橘子这件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d教授不能容忍的其实是朱自清父亲跨越站台的行为,他说是有违交通规则,给学生树立不好的榜样。
我们且不说当时的社会环境,跨越站台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不只是朱自清的父亲这样做,当时几乎这就是长情,与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一点关系。单单文章中满满的父爱,丁教授视而不见,反而抓住这种毫不相干的事情大做文章,是何道理呢?

按照d教授的观点,鲁迅先生的作品更不应该进教科书:阿Q的欺软怕硬、自欺欺人;孔乙己的自命清高和死要面子,以及鲁迅自己在课桌上刻下“早”字,都是及其可恶并且有可能会教坏学生的反面教材。如此说来,编制教科书的编辑们实在应该反省反思自己罪大恶极的行为了。

03

我不是反对言论自由,言论可以自由,但不要言过其实,更不应该胡说八道;对前人或名人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但不要过分挑剔;教授可以发表见解,但先要教好学生,更应该管好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