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南怀瑾 谈国学智慧》
喜欢 南怀瑾先生,这本书是 王颖 著,2016年1月第1版,时事出版社 出版的
于我而言,书非借不能读,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就移不开脚步,直到把她带了回来
看到 前言 ,先生的视频画面就在脑海里浮现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先生(1918.3.18-2012.9.29)出生于浙江一个书香门第,经历战火,拜师袁焕仙老居士,辗转流离,一直在践行着最初的誓言,复兴传统文化和普及经典;先生是中华传统文化坚定的践行者和代言人,他学贯中西,即是儒释道的大家,又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
一个民族若是失去特色的传统文化,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若是失去本国的文化支撑,也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敬重。国学已渗入我们的方方面面,先生在很早就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用毕生精力传播发扬传统文化
一、《论语别裁》
《 听南怀瑾 谈国学智慧》《论语》儒家经典必读,《论语别裁》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章
任何学问,都有正反两面。知识也是有善恶之分的。我们要去亲近善的知识,远离恶的知识。——南怀瑾
先生以五经来举例说明,《礼》之教,在于恭俭庄敬也,确实很重要,但如果过分看重,就变成了令人厌恶的东西了。
“所谓 善知识,《大品般若经》中说: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即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好人的知识。所以,善的知识能使人变得美好。我们一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利用善的知识完善自己。”
1、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度,好的知识也一样,过了,就是恶了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懂得及时观察周围环境,择善而居,远离恶知识
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成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做事要有韧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南怀瑾
汉宣帝时的丞相 邴吉 ,对待下属不求全责备,举例:嗜好饮酒的车夫醉酒呕吐车上,不罚,后来车夫外出从驿骑得知敌军已入侵云中、代郡,极速回相府报告,在宣帝召见时,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得宣帝嘉许
孔子在鲁国当司寇,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了言伪而辩得少正卯
项羽在鸿门宴当断不断,错事良机,最后乌江自刎
忍包含两层
1、对人:宽人克己
2、处事:当机立断,不姑息养奸
一个人不能迷于絢烂,不要过分了,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不必“锦上添花”,要平淡。即所谓“真名士自风流”,便是保持平凡本色的大英雄。——南怀瑾
清官 吴隐之 到广州做官,喝传说中的“贪泉”之水,哈哈大笑,道“什么贪泉,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清廉”
庄子见惠子(梁国宰相),说了凤凰,非梧桐而不栖,非甘泉而不饮,不食猫头鹰的腐烂老鼠肉 ,宰相之位于庄子而言,就像腐烂的老鼠肉
老年人和年轻人钓鱼,老人心怀淡泊,鱼来我不喜,鱼去我不忧,心静如水,无欲无求,反能得鱼
心无杂念,淡泊以明志
无欲无求,宁静以致远
求学问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虚心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所谓一个人要平实,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最高的智慧。——南怀瑾
孔子 入太庙,每事问,“是礼也”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骄矜自满,在卖豆腐老汉引导下见到了城里用脚写字的黑瘦老人,老人的秘诀是“写尽八缸水,砚染池塘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最终,柳公权成了流芳百世的书法名家
时时保持谦虚坦诚之心,放低姿态,才能海纳百川
一个人一旦有了欲望就无法再刚强起来,碰到你喜爱的事物,你无法不投降。——南怀瑾
小和尚种草籽,小和尚的赶紧撒、不好了,被风吹散了、被鸟吃光了、被雨水冲走了、到处绿色,与师父的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构成对比:无求于万物,顺其自然
和珅 求财求名,临死明白:此皆过眼烟云
欲望遏制不了,但可以学会掌控它,疏导它,将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可以趋利避害。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不要 担心未发生的,渴望未得到的,需要做的就是 把握现在,已自然的方式接受
当一个社会艰难困苦的时候,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爱好而耗费过多的精力物力的话,并不能说他是明智的。
——南怀瑾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爱好是好的,但不注意度,沉迷了,结果就可怕了
领导风范,教育方法,在家里,家长能做到 领导的 为政以德,那小朋友也会 众星拱之;小朋友的教育,家长首先要使其有激愤的心情,对于不知道的,非知道不可,然后再启发他,诱导他的求知欲。智慧是激发出来的,古语云,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吧。年羹尧小时候老师换了一打一打的,后来遇一隐士,在高墙+笛声的诱导下终于将少年年羹尧引入正途。小朋友对于老师的教导,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格拉底的学生请教他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用一个苹果,问同学“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进行了3次,谜底揭开,是一个假苹果,那个坚持认为没有苹果味道,遭到其他同学嘲笑的同学是对的。“当仁不让于师”
对于艺术,礼乐是艺术,生活也是一种艺术,精神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孔子的“后生可畏”,先生也十分赞同。用典故,用牛顿的名言来讲解
《 听南怀瑾 谈国学智慧》 《 听南怀瑾 谈国学智慧》这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
最后谈到:“孝”可以治天下。有个二的孝父母,扩而充之爱天下,就是孝的精神。
列举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汉文帝刘恒的故事
第二部分南怀瑾讲《孟子旁通》
《 听南怀瑾 谈国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