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13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

2024-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弦夜光杯

十行采集:

1.新科学发现给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有关宗教的观点,特别是“人类很特别”的观点,带来了问题。

2.从亚里士多德所生活的时代到17世纪的2000多年中,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拼图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其核心内容并未改变:

地球在宇宙的中心,月球之外的区域是完美的天空,宇宙被认为有本质存在、有目的,且相对较小、较舒适。

3.从17世纪开始,人们发现,对亚里士多德世界观进行修正并不现实。相反,此时需要的是一个新的世界观,同时需要一种新科学作为其自身的一部分。

4.在关于宇宙大小的新观点融入当时现存世界观的过程中,冯·库斯和布鲁诺的关于“无限大的宇宙反映了上帝之无限伟大”的观点发挥了作用。

5.“宇宙无限大”的概念和原子论哲学有助于人们理解17世纪发现的主要科学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

6.有些领域通常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多到令人惊讶。

7.牛顿运动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改变与其所受作用力成正比,而且与其所受作用力的方向成一条直线。

牛顿运动第三定律:对任何作用力,总会存在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

8.牛顿提炼出了重力的概念:重力普遍存在于一切物体中。

万有引力概念: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同时,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

9.在牛顿科学中,物体运转模式的形成原因不再是其内在本质;相反,物体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而形成其运转模式。事实上,此时宇宙已开始被看作是更像一台机器。

新科学已经不再需要上帝来使宇宙运转。

10.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所包括的应该是一种可被称为等级观的观点,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整体环境中都有一个天然位置。

而西方世界近代史上主要的政治革命,其过程中都以个人权利为重点诉求,这些革命都发生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被摒弃以后,很可能这并不是巧合。

一行精华:

有些领域通常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多到令人惊讶。

在牛顿科学中,物体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而形成其运转模式,已经不再需要上帝。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所包括的应该是一种可被称为等级观的观点。

触动,反思,改变:

人类用了2000多年,才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发展到牛顿世界观,其间的艰难险阻难以尽述,这个过程也证明了,改变世界观的难度有多大。

这个过程也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概念,最初发现不符合现有世界观拼图的经验事实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放弃这些事实。

但是慢慢地,这样的事实越来越多了,无视或忽略就渐渐不能成为选项了。人们就开始修改拼图体系中最外围的拼图碎片。

直到无法合理解释的事实越来越多,量变终于引发质变,人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修改其世界观的核心拼图。

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而先于大多数人改变核心拼图,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