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灵魂三问

2020-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笑之瑳

读《论语》感悟(三)

曾子的灵魂三问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书中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

我的感悟:

        这是“学而”篇第四章的内容。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孔子曾经这样评价他:“参也鲁”,意指曾参迟钝、笨笨的。正是这样一个笨笨的老实人却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可以理解为三次,也可以理解为多次)这就是说做人要会自我反思,要有批判性思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而不是对别人指指点点,道长论短。生活中我们经常习惯于批评别人,说这人不好,那人坏,却很少反思自问。曾子用这句话提醒我们,每天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还有初心吗?我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我有没有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个人?”

          曾子的三问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事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际关系,“传不习乎?”—修养。我们要在事业、人际关系、修养三个层面经常自省,经常反思自问。

        “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是尽心竭力,尽心竭力的核心是带着思想去学习和工作。我们每个人都试想一下,作为学生,你尽心竭力了吗?有人会说我尽心竭力了,我每晚写作业写到半夜十二点。这可不是尽心竭力,尽心竭力不是往死里干,而是用心学习,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你若不用心学、用心去感悟,你学到吐血也会罔然无知而无所收获。做为老师、职员、领导,你在工作中尽心竭力了吗?有些人一上班就开始等,等领导的安排,等上级的指令,你安排我就干,你不安排我就耗时间,得过且过,这样的工作既无味,也疲惫。只有想尽办法做好工作,这才叫“忠”,叫尽心竭力。如果我们坚持带着思想为家庭、为单位、为社会去干活,就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就会收获满满的快乐,就能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曾经在公司不受重用,被安排扫地。他非但没有愤而离职,反而整天琢磨怎么把地扫好,效率更高,更干净,甚至还发明了好几个扫地的工具。我认为这就是尽心竭力,就是“为人谋而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指与朋友交往要保持信用。有人会说,“这个容易,别的我做不到,守信用我还是做到的”,我看未必,生活中不守信用的事比比皆是。一般情况下,不守信用的情况有三种:一是不想做,碍于面子答应了别人的要求,但根本不愿意做,于是过两天再找个借口推掉,这样的事大部分人做过。二是做不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虚荣心会让自己做出承诺,其结果是给别人留下满嘴跑火车、不靠谱的印象,从而影响人际交往,也会波及事业发展。三是双重标准,自以为做到了仁至义尽,对方却不这么想,双方理解的不一样。例如很多父母承诺爱孩子、对孩子好,自认为对家庭尽职尽责,可孩子根本不领情,反而觉得“你扼杀了我的爱好,控制了我的梦想”等等。可见好多时候人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信用,其结果让自己痛苦不堪。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有节制的承诺,做到“极喜时莫与人物”。可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一个相当难以达到的境界,值得我们终身自问。

        “传不习乎?”我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老师给你传授的知识你复习了吗?另一种是,作为老师,你经常传授给学生那么多道理你自己做到了吗?我更倾向后一种解释。有些人马列主义口朝外,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要求别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而自己私下违法乱纪,做一些禽兽不如的苟且之事,网络上曝光的缺德教师、禽兽教授还少吗?有人会说我不是老师,实际上我们都是老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身边的其他人,最起码会影响自己的孩子。试想一下,你每天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诚实守信,不玩手机少打游戏……你都做到了吗?假如你是单位的领导,你要求下属克己奉公,不求回报地奉献,你都做到了吗?如果你要求别人做到的你自己先做到,你就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就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曾子这句话既是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大家的,也就是要做到既“传”又“习”。

      这就是曾子的灵魂三问:事业上你是否带着脑子去工作?人际关系上你是否做到言而有信?个人修养方面你是否率先垂范、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