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好的家庭”是对于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记得小时候,我常去我小学同学家玩,当时他爸爸弟兄较多,于是在他的几个大伯的帮助下盖起了两层小房子。那时去他家玩就感觉特别的开心,后来他还会给我介绍一些我没有的玩具和一新鲜事。后来我就在想他为什么我懂的这么多?再后来我去县城上学了,同样的一幕又发生,县城的孩子比农村孩子似乎懂的更多而且成绩也比农村来的要好,当时只顾学习也没想太多,现在回头看看,原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些。
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经济环境可以给孩子更好的健康、教育、生活需求及情绪需求。这样孩子的智力会发展的更好,一些不能满足智力发展的环境会阻碍孩子智力的发展。数据显示前者环境中的孩子比后者环境中的孩子智力要高出很多,这样的结果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认识到好的经济环境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仅仅是物质享受,仅仅贪图享乐,那么这种观点未免有点太狭隘了。
你会发现已经解决物质基础的人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贪图享乐上的,相反而是放在自我实现的一种人生追求上!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
好的经济家庭可以让孩子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意识影响。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后曹家因亏空获罪抄家,便移据北京西郊。要不是有早年的经济生活做铺垫,曹雪芹不会懂的那么多,正因为见的多了,才可以《红楼梦》中清晰地描述各种古建筑、各种风俗、各种现象、医学等相关的知识。这些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红楼梦》横跨了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学等多个学科。要是没有原先经济生活做铺垫,我想是写不出《红楼梦》这部巨著的。
记得以前在《八大心态》中读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乞丐在某一天发了大财,为了不让自己孩子以后再受苦,就请来私塾老师教孩子。并说若教的必有重赏,可当老师自以为教的差不多时,就让小乞丐父亲来考试一下小乞丐,父亲出了一个对子,儿子也对了一个对子,但是儿子的对子还是离不开“乞丐”二字的影子。后来父亲只有一声叹。
经济可以影响人们的思考意识,政治经济学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努力让自己的经济变得更好,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孩子。有了经济便有了建筑格局,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让我印象最最深的便是《知否》里顾二叔与其大哥的交谈,大哥与二叔两人为了权与利斗了一辈子,大哥知道自己快不久于人世,于是临死前把所的的钱财都交给了顾二叔,别无它求,只求能帮忙照顾下自己的孩子。当二叔问其原因,大哥说“父亲当年为你计了,我也要为我的孩子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记得好多人都说过,我要是有个几百万就存在支付宝里,这样每天都不用干活还会有几百元的收入。而恰巧我在一个群里认识到了丹姐,平常闲聊时就聊到支付宝收益,丹姐说这个收益太少了,取的时候也麻烦,我都不放进去。后来知道丹姐家是做生意的,是不到千万的生意。后来我就想,倘若自己真的有个好几百万,自己会真的存起来坐等收益吗?答案是“否”,我想我的建筑格局会改变,会变成丹姐那样,而不是去坐等收益,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因为不符合现实,这种价值观思路是撑控不了这些财富,即使一时的得到,最后还会因为各种原因把财富给输光。
家庭的经济不仅仅景响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与追求,更是会间接的影响我们的下一代的成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多赚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