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更2018|共享悦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一

2024-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于心敏于行

共享悦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一

文|张爱敏

上周末,几个好朋友相约为我顺利晋级表示祝贺,香香送我两本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很感动。

其实,前年,香香顺利通过正高级后就联系我,给我讲述正高级职称所需条件,我一直都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以至于省课题也一推再推。所以,去年完美错过。

今年,依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重在参与,但没想到竟然顺利通过了。答辩结束后还为抽了个《梦回繁华》而忐忑不安呢,感觉不是自己理想的课堂表达。

香香仔细听了我的课堂设计一直说没问题,又不是让你讲省优课,你是优秀习惯了,但我依然是不放心。与好几位朋友沟通后,又把课复盘了一下,才稍微安心一点点。

正高级职称落下了帷幕。我重新梳理自己的规划,继续读书,选读经典的书。继续教育写作,并开始梳理以前的文字,科学性、系统性。同时,落地课堂,理念落地,实践落地,成长落地。

这本《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本打算放假再开始,正好《要相信孩子》在学校,就捧起了这本大部头,确实有点烧脑,还是先记录一些关键词句,慢慢消化吧。

去年第一章,逆向设计。逆向教学设计和我们传统中以“内容导向”的教学设计不同,我们一般习惯于先确定目标,再设计教学内容,最后确定评价方法。

逆向设计着眼于“结果导向”,促进学生理解学习的本质,且三个阶段以密切关联、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之势呈现:

第一,明确预期目标、结果,即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核心概念及单元整体等整合设计学习目标与结果,以此设置学生需要达成的具体素养目标,它是一个关键的起点,决定着教学走向。我们可以此确定目标设计的切入口:

1.学生需要达到的长期锻炼目标是什么?

2.学生应该持续思考哪些主要问题?

3.学生应该学会哪些运动知识与技能?

4.学生应该建构哪些运动内驱力?

第二,确定评价证据,即以目标为核心,辩证思考学生学习的预期目标是否达成,何种证据可证明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根据学生的学练反馈把握其真实水平,以此不断改进教学过程。针对第二阶段的要求,我们能以此探寻评价的设计思路:

1.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2.如何对学生的体育知识理解程度进行判断和测量?

3.哪些评估任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4.如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第三,设计教学活动,在明确预期目标和确定评价证据后,继而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教学资源。我们可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怎样用合适的方法和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2.哪些活动能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结果,掌握核心技能?

3.哪些设计可能会让学生出现困难或者误解?

4.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揭示误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