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简书散文点评社区简友广场心情随笔

妈妈和她的婆婆(1)

2024-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hua枫叶

妈妈的婆婆当然是我的奶奶了,这不用说,正常人都知道。

儿时,我不太喜欢奶奶,老太太长得不好看不说,还很自以为是,当然这自以为是都是我妈妈惯的。如今老了,才懂,奶奶那自以为是,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家庭的和睦幸福。

(1)

奶奶是个非常聪明的农村老太太,七八十岁还能从老家到矿务局,再从矿务局坐公交车到二伯家及我们家,还有伯伯的子女家。老人家一生育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父亲是老五。和大伯的女儿,岁数差不多大。家族中一代代开枝散叶下来,有那么多的儿孙,几代媳妇和女婿们,还有外孙及重自辈等,每一个人的生日奶奶都记得清清楚楚。

记事起,奶奶就拄着拐杖,上身穿着有前襟或灰色或黑色的中式袄,下身穿黑色大裤裆裤子,裤脚用又细又长的裹脚布缠着,就露出两只比三寸金莲稍微长点的小脚,常常来回颠着。每次来我家进门就和妈妈聊老家亲人近期发生的事情。或者是村里某家的大大过世了,某家三女儿出嫁了。或三伯三妈或四伯四妈及哥哥姐姐们的事。妈妈也热情迎合着奶奶,娘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聊着聊着,奶奶像是想起了什么,然后掀起前襟,从衣兜里掏出两颗糖块,那两颗糖不知道在衣兜里闷了多久,已经被奶奶体温捂的外表消融,和糖纸皮粘在一起,红色的糖纸皮已经变成了褐色,看起来一点不诱人。糖就这么个样子,奶奶仍然是直接掏出来给哥哥,仿佛家里没有我和妹妹,那时还没有小弟。我看到奶奶这一举动,眼睛不善地瞪她一眼,心里寻思恶心死了,谁稀罕。可咽喉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滚动一下。老人家一点都不做作,奶奶说话也是直来直去。从不猜心思。妈妈看我俩一眼,笑而不语。

那时,我们在矿上住一间半平房,奶奶每次来我家都会住一月或二十天,所以和前后排房的邻居们都熟悉。清晨窗外微微亮奶奶就起床出门了,拄着拐杖前后排访问个遍,那年月邻居们也热情,看到老太太就会说:“他奶奶您来了,又来看小儿子了。”奶奶高兴地说:“嗯,隔一段时间,就想来看看她们。”七点多约莫我们都起床了,奶奶颠着小脚回来了,进院子就和妈妈聊上了,后排房老孟家昨晚婆婆和媳妇又吵架了,唉!人老了不死也是累赘。妈妈笑笑说:“不要伤感了,有个老人给操心多好呢。”奶奶听后,就像孩子立马就笑了。

一会儿又说:“听说大丽妈又怀孕了,生了五个女儿了,再生个女儿可怎么办呢……”妈妈赶忙跑过去,附在奶奶耳边说,回家说。”奶奶嘴里应着:“嗯,嗯,嗯。”颠着小脚回家,关上门就和妈妈唠叨:“谁谁家老婆,那不是九女儿占怀,临完也没生个小子。”我们仿佛啥也没听到,该玩还玩,该吃还吃。稍微大了些,有时候心里也会寻思,奶奶可真爱说话。

奶奶住三五天,仿佛就从客人变成家人了。对妈妈说:“早上你多睡会儿,我起的早,给孩子们热饭。”或者妈妈做针线活儿,奶奶就给我们做饭。

(2)

每次奶奶来,妈妈都会买两个肉票的肉,虽说不多,但总归是要吃肉了。我们小呢,围着菜板看妈妈切肉,看到妈妈剔出两块骨头,更是高兴。妹妹说:“我要吃一块骨头。”我说:“我也要一块。”妈妈切了些葱花,端着到里屋炖肉,我们就像尾巴跟着,先待去闻闻味。妈妈先放肥肉,炒出油再放瘦肉,放葱花,煸炒一会儿到酱油,还要稍倒一点醋,叫喷一喷,再加水炖一会儿再加盐,大火开了,用火盖衬起锅,慢火炖肉,妈说:“炖的时间越长越好吃。”等到吃饭的时候,锅里的骨头早就不翼而飞,我们几个孩子相互追问:“谁啃骨头了?谁偷偷吃了?”父亲了解他妈,笑着说:“你奶奶吃了。”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怎么大人还和孩子抢,寻思我妈重来不会的。”这时妈妈会说:“你们小着呢,吃的日子在后呢,以后只要奶奶在,肉骨头就是奶奶吃。”我们心里有点不服气,再进里屋,灶台下面簸箕里躺着两块骨头,原来奶奶进来看锅时候吃的。

奶奶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数食物。

奶奶住上几天就盘算过日子了。对妈妈说:“今天咱们蒸窝窝吧!”妈说:“行。”妈妈做一碗玉米面糊糊,凉冷后,放面肥(发酸的面)加入玉米面,少许白面。面起了以后,放适量碱面水。处理好面,笼屉里铺笼布,锅里水开后,把稠面糊平摊在笼屉里,蒸二十分钟,蒸熟后,用白线横竖勒成小方块。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玉米面“发糕”。妈妈勒窝窝,奶奶站在边上,已经默默数好了窝窝头,吃完饭奶奶就会说:“我吃了三块,总共三十几块,你们吃了几块,”我们踊跃报名,我吃了一块,她吃了两块等,妈妈只是笑奶奶。

收拾完厨房,闲聊时妈妈笑着对奶奶说:“现在知道您没有恶意,只是数数,并不是怕人吃。我刚嫁过去,您经常问,谁吃了多少?我每顿饭都吃不饱。”这时奶奶不好意思地笑笑说:“灰性性地,改不了,就这毛病。”

其实妈妈和奶奶的情谊也是那时候结下的,爸爸生下来就送人了,七岁的时候,养父母都去世了,爸爸过着流浪生活,附近老人们知道是奶奶家的小儿子,带着送回去。那时爷爷已经去世,大伯也生病去世了,家里二伯当家,养三伯四伯姑姑,还有大伯的女儿,二伯自己的孩子,所以二伯横在门口不让进去,奶奶也不敢闹腾。送的人看到主家不要,也就随他去了。三伯长大成人后,从另一户人家接回来爸爸,求公社推荐爸爸做了工人,并主张爸爸和妈妈婚事,婚后父亲回矿上工作,妈妈就在三伯家吃饭。古人常说:“婆家门上,大伯子大,娘家门上大姨子大。”所以三伯在家的时候,妈妈就吃不饱。其实三伯三妈都是特好的人,

奶奶寡妇,一直没有自立门户做饭,也在三伯家吃饭。晚上和妈妈婆媳两一个屋休息。奶奶看到妈妈吃的少就会带一些食物,和三妈说:“我晚上不过来吃饭,带点饭自己热了吃。”其实奶奶是给妈妈带的。奶奶会对妈妈说:“正当年呢,吃几口饭,怎么行。”婆媳俩在一个屋里居住将近两年的时光里,奶奶有话敢和妈妈说,妈妈性格柔和明事理且包容,两个人处成了知己。后来爸爸在矿上申请住房,才把妈妈接出来。

姥爷从妈妈结婚就到过我们家两次。最后一次姥爷到我家,恰巧奶奶也在。妈妈买了肉,准备包饺子。奶奶也是忙前忙后的做饭,那时候物质匮乏,吃饺子就是吃饺子,没有一盘菜配饺子的。中午奶奶和妈妈包好饺子,奶奶随口说:“一共包了一百八十六个饺子。”妈妈习惯了奶奶的样子,也不当回事。可姥爷不知道。吃饭的时候,姥爷没吃几个就不吃了,妈妈硬往姥爷碗里塞,姥爷也不吃,非说吃饱了。其实姥爷听奶奶说了数字,心里不舒服,就不好意思多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