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孩子上了补习班,你就不焦虑了吗?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18人  墨遥

近日,俞敏洪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6岁的孩子学15岁的东西,我不感冒。他认为,孩子不要超前学习,多大年龄就做多大年龄的事,不然,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我的一个同事,她儿子跟我儿子一样大,可跟她儿子学的那些东西相比,我儿子简直是太没见过世面了。

她儿子上的是私立学校,本身学校的作业就特别多,小男孩经常边哭边写作业,“漂亮的小孩没人爱,可恶的作业满天飞”,每天晚上要做60道口算题,背十首诗,写60个字,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这已经很多了。可还上着四五个补习班,白天上完课马上再上个武术课,周末还有四个。同事说她周末比上班还累,需要不停地穿梭于各个补习班之间,跟打仗一样。孩子长到这么大,除了没学过书法,其他的都学过了。

说实话,我挺心疼这孩子的,他太累了,等到他长大了,回忆起童年,会感觉美好吗?更何况,很多家庭,为了孩子上补习班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有的甚至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范围,全家人为了孩子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连杯奶茶都不舍得买”,就是因为相信传统的观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或许你会说,什么都不让他学,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可是,人的一生不是110米跨栏,而是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力的比拼,不是短暂的爆发力。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小时候超出别人很多,长大了却没什么起色,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孩子都不需要跟别人比,因为天赋不同,能力不同,努力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看着别人学什么就去学什么,说到底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是家长内心的虚荣心在作怪。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是让他尽情玩的权利,通过玩体味生活,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健全的人格,进而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接受的,更多的应该是生命教育、情商教育、逆商教育等可以支配他未来生活的能力,智力的开发和提升不应该是主流。而现在,本末倒置的太多了。

帕斯理查在《重塑自我:如何拥有更幸福的人生》中说,人要先有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幸福,也就是说,要带着幸福感去做,才能离幸福越来越近。如果孩子现在就不觉得幸福,他以后又如何能拥有幸福?而家长,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又怎么可能拥有幸福的心态?

家长不幸福,孩子也不会幸福,幸福,不应该是对未来的追求,不是等有了什么什么才能幸福,而应该是对当下状态的把握,是对现在生活的每一天的感觉。

亲爱的父母们,放下你的焦虑吧,试试去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吧,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