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书评

日记 日记 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

2020-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Lilly清灵

尽管有意识地克制着自己买书的欲望,且每年都淘汰一部分存书,家里现有的书还是有点读不过来。这几天重温着柴静的《看见》,又打开了每月一期但一直没有仔细研读的《作家通讯》。还好《看见》这本书及月刊《作家通讯》都是单独成篇的,读完一篇可以暂停去做别的事,当然,也可以有选择地读,不一定要每篇都读的。

读《作家通讯》中的访谈栏目和创作随想栏目,总是有醍醐灌顶之感, 对自己的触动极大,收获很多,想写下的阅读笔记也多。今早读2019年6期《作家通讯》,其中舒晋瑜与冯骥才先生的对话,题目是《书桌应该放在大地上》,信息量也极大,老人家说话犀利,视点鲜明,令人感佩。

但我今天这篇日更,只想就其中一点写几句话——嗯,我急着去读书呢,不多说别的了😳

舒晋瑜问冯骥才先生,您书中那么多细节靠什么?

冯骥才先生说,有一次开会,莫言先生说,大冯你的记忆怎么这么好!那么多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我说,那么多事像刻在骨子里,怎么可能忘记!另外我也有比较详细的日记。

《看见》这本书里的很多篇章,柴静提到了她和她的同事的日记,每次采访或做完节目后,他们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一些日记,是多年后写作这本书时翻到,才提起的,也可以说,当年当日的私人日记——这里是工作日记,还有当年大家勤于更新的博客,都为她写这本书提供了参照和佐证。柴静提到日记时非常自然,可以想到,写日记真的是刷牙洗脸一般的习惯,早已养成了。

好玩的是,这几天恣意放松,看了韩剧《蓝色大海的传说》,(——用方先生的话说,你还是个作家呢,看看你选的电视剧,这水平,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吗!呃,我就不是有深度的人嘛,何况,我也不用天天读经典看经典嘛!有时候方先生对我的要求很高,就像某些任性的家长一样,闭着眼睛对自家娃说“爸比妈咪相信你是最棒的”……)全智贤饰演的美人鱼有抹去人记忆的特异功能,而深爱她的李敏镐知道这一点,为了抵抗遗忘,每天坚持偷偷写日记,用文字记录下两个人的美好故事,在美人鱼离开的那三年,他常常通过阅读当时日记来回味甜蜜往事,坚持等待美人鱼重新回来……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很多不读书不写作的人也有了阅读界面和发表意见的场地,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何况交流的范围大大扩展了,信息的交换又十分迅捷。同时,也有很多人将朋友圈当作了记录自己生活百态的场所,这也比之前每天都雁过无痕地流逝要好很多——没有被文字记录过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我们单凭大脑的记忆,几乎记不住多少事。

可大多人的原创,主要是照片,所配文字就那么三两句,最主要的是,有一种在公众面前展示的表演性质,就不可能成为私密的心灵史和思想史……

所以,还是坚持写日记吧!通过真实地记录,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