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哲思:很有意思的看问题角度

2022-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年再读诗

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

语出《晋书·列传第三·王祥》。意思是不忘记故乡的人是仁义之士,不留恋本土的人是旷达之人。

我们看这两句话就觉得有点问题——不忘故乡是仁义,不恋故乡是旷达。那……两种行为都是好人?究竟该不该流连故乡呢?

但若是了解了这两句话的背景,你会觉得更加神奇!

这两句话出自一个名人口中,就是“二十四孝”中那个卧冰求鲤的大孝子王祥——王祥小时候,继母病重想吃鱼,王祥没钱买,就于严冬躺在冰面上求鱼,果然有鲤鱼跳入怀中。

王祥此人经历极为传奇,汉末大乱,王祥携着母亲、弟弟避世而居三十多年。四十岁的时出来做了曹魏的官员,没有政绩,然官运亨通直至封侯拜相。

甘露五年(260),曹髦讨伐司马昭反被弑杀。彼时70岁的王祥已是帝王之师,专为曹髦讲授治国之道,虽然没去现场拜祭曹髦,然在亲友前哭得涕泪滂沱,令旁人都感到惭愧。然而,史书随之记载“顷之,拜司空”。前脚刚哭完曹髦,后脚就被司马氏拜为司空,位列三公,又升太尉,封睢陵侯,从此保持高位直到去世。

对于王祥的行为,史书有不少评价。不少人认为他孝行是真、忠臣是假,就是一个毫无政绩却深谙官场之道的老油条。得知真相的我们真是惊掉下巴!

回到我们讨论的主题。在王祥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王烈、王芬也都有极好的名声。不料却同时亡故。死之前,王烈表示要葬回故土,王芬却说要埋在京邑。王祥痛哭流涕地对两个儿子的要求做出了上面的评价——“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意思是说儿子王烈不忘故乡,是仁义;儿子王芬不恋故乡是旷达。

明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做法,得到的评价却都是正面的。我们似乎感觉到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反正人家王祥把两个儿子都夸了。这,是油滑;当然,也好像是智慧!从中也足以看出,王祥在官场多年屹立不倒,官越做越大(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果然是有门道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