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战国》: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大争之世:战国》作者:孙皓晖
《大争之世:战国》呈现一个充满起伏跌宕、征伐血气的战国时代,正是战国时代的大争精神,催生了层叠林立的原典,造就了接踵比肩的巨人,生发了深刻壮阔的变法浪潮……所有这一切,都汇成了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直接推动秦帝国实现了统一中国文明的历史跨越。
与其说是一本独立的书,不妨说是在读完大秦帝国系列的一个总结。这本书全方位的解释了六国衰弱灭亡的必然过程,以及几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对我们更好的了解战国这个大争之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精选书摘
1.法家三治,势治、术治皆毒瘤也。依赖势治,必然导致绝对君权专制,实同人治也。依赖术治,必然导致阴谋丛生,实同内耗也。唯正宗法治行于秦国而大成,法治之为治国正道可见也。
2.韩国的权谋历史反复证明:无论多么高明的权术,只要脱离实力,只能是风中飘舞的雕虫小技。一只鸡蛋,无论以多么炫目的花式碰向石头,结果都只能是鸡蛋的破碎。
3.权术被奉为圭臬,谋人被奉为才具,阴谋被奉为智慧,自保被奉为明智。所有有利于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奋发有为的可贵品格,都在权术之风中恶化为老实无能而终遭唾弃;所有卑鄙龌龊的手段技巧,都被权术之风推崇为精明能事;所有大义节操赴险救难的大智大勇,都被权术之风矮化为迂阔迂腐。一言以蔽之,权术之风弥漫的结果,是使从政者只将“全身自保”视为最高目标,将一己结局视为最高利益;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敢于牺牲的高贵品格,荡然无存了。
4.赵人之族性传统,是“勇而气躁,烈而尚乱”。
5.古人相信,王道是黄帝开始倡导的圣王治国之道。王道的基本精神是仁义治天下,以德服人,亦称为德政。
6.战国变法,更接近于社会革命。春秋改制,则更接近于社会改良。
7.对吴起的变相排挤,对商鞅的视而不见,对张仪的公然蔑视,对范雎的嫉妒折磨,对孙膑的残酷迫害,对尉缭子的置若罔闻,对乐毅等的放任出走……回顾魏国的用人史,几乎是一条僵直的黑线。
8.地理环境决定其与自然抗争的生存方式,社会环境则决定其人际族群的相处竞争方式。
9.吕不韦认为“利”有长短之分,牟利要谋“长利”,即长远之利。“天下之士者,虑天下之长利,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
10.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其研究活动基本是三个领域:政治变革领域、人文思想领域、实用民生领域。正是这三大领域的交相碰撞,交相融合,形成了空前壮阔的百家争鸣局面,激发出了原创丛生、经典林立的井喷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