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

600元创业赚到4亿美金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8人  春秋一霸

1984年,吴一坚辞职后,怀揣600元人民币只身南下广州,开始了他的发家之路。

讲的务实一点,他那时就是个小商小贩,搞两地长途贩运,主要是一些录音机、录音带、T恤衫等。

一直不满足小打小闹的吴一坚在1985年毅然离开广州,揣着几万块钱到海南发展,成为海南的第一批弄潮儿。

吴一坚把握了当时整个中国电视机市场的紧俏和海南刚刚起步的特点,把眼光盯在了电视机上。

当时电视机是非常紧俏的商品,仅仅一张电视机的提货单就被炒到好几百块钱。

他经常琢磨,“有一个电视机制造厂,比开银行可能发财还快”。

于是,吴一坚脑子里成天就想着一定找机会实现这个念头。

不久,吴一坚找到一家设计单位,按年生产1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录像机的规模来设计厂房。

通过和海南当地的一个房地产公司接触,吴一坚以“经营25年之后,厂房设备拱手让出”的方式圈地,又以“预交3%质量保证金”的方式将厂房建设工程承包出去,再以“正式生产以后,80%的电子元件由香港一家公司供给”的许诺,令其先投资。

吴一坚吩咐下属买了一个电话薄,对全国的这些电子器材经销公司发函,告诉他们我们这里将建一个多大规模的电视机厂,多长时间可以建成,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来和我们合作;

同时又和一些供货商洽谈,让他们做他的供货商。当时,很多人无法想象他和他的助手们如何去建一座年产20万台电视机的公司。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当时的国家骨干企业年产也不过20万台电视机。

事实证明,吴一坚成功了,当时第一批订货就是5万套,每台电视机的盈利空间是800元。

就这样,仅仅十个月时间,公司资产由他怀揣的600元变成了上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