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案”引发的思考——抛弃“强迫优秀症”
01
这些日子教育的热点话题太多,这不是最近“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新闻一出,瞬间登录微博热搜第一,高居不下。
嫌疑人叫吴谢宇,男,1994年生,福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很多人都不理解:如此优秀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弑母呢?
刚刚在上海发生的一起孩子跳桥死亡事件,这又来一个弑母被抓案件,以及从电视剧《都挺好》苏明玉与母亲扭曲的母女关系,引起观众强势的共鸣等等,都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家庭中母子关系有下行的趋势,问题比较严重啊!
这边是年轻女性猛烈抨击过度依恋妈妈的“妈宝男”;那边又是水火不相容,不惜以生死为代价去撕裂母子情。这世界怎么了,我们越来越看不懂。
啥也别说了,子女出问题——离经叛道,首先是母亲出了问题——激进固执,其次是父亲出了问题——在其位,不谋其政,最后导致家庭出现无可挽回的问题。虽然每个都是个案,但也为现代社会如何维系好亲子关系,提出了严肃的命题。
02
“弑母案”中的母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可调和矛盾与冲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人只能通过各呈现出的表面现象,像大夫给患者诊断一样,根据个人的经验去揣测事情的本质了。对错不知道,误诊很正常。
我群里的一位群友说:他们母子的矛盾肯定有,他母亲在那个工作地的环境,人家都是羡慕她孩子成才。如果孩子出问题了,她不会给周围熟人说这些的,而且他母亲是一个内向的人。她自己的娘家也是在外地,来往应该不是太频繁,也是缺乏交流的。
有人分析说: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早早享受到了被别人羡慕的感觉。追求的完美人生的过程来的太快,太简单。于是心里极端脆弱和自我,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
也有人说:上了大学以后,浮躁的社会使他发现自己有短板,而这些不是靠努力和拼搏都能找齐的。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优越感,这种落差也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令青年迷失了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到底值不值。
还有人说:不培养懂善良、懂感恩的人,全力以赴培养低情商的学习机器,成绩再好,走入社会后又能有多大的前途?
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分析都不无道理。但不得不说,现实生活里,唯“成绩论”、唯“分数论”依然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强烈共鸣和执着的追捧,而且热度不会有任何削减。
我们常看到太过优秀的人离开校园开始走进社会,他们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荣誉都被金钱践踏,那是怎样一种世界观的坍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莫言说: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那我要说,有时本质的教育,要通过非本质去体现去证明,才能展示出被世人认可价值。
我的分析是:他家境不算很好(至少在北大校园里),父亲去世,其母又是清高之人,对他思想上发生的变化,而产生的苦恼,不可能理解,更不可能认同。换句话说,他母亲一生秉承传统的价值观,没有丝毫松动的可能。让他母亲满意,他只能按母亲希望的路继续走下去,而在那条路上行走的他,成就感与骄傲感在逐渐消失,随时而来是内心彷徨、痛苦和压抑。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知识。同时要有勇气面对内心的积戾,学会排解内心中的不良情绪。或是至少能够辨识出那些是激生你心中恶的观念。
他太过压抑了,没有一个人能疏通他的心理,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释放心理的压力,久而久之心理偏激扭曲,一旦遇到导火索,后果不堪承受。
人生危如累卵,光鲜亮丽的背后才是本质的懦弱。所以有时人不能活得太虚假,不能对现实进行竭力的装饰与修剪,恍若给自己戴上面具,依然遮不住现实的矛盾。保持童心与真挚,坦然呈现自己的缺点,勇敢面对自己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强者。
就像人格分裂,一个完美一个丑陋,有时完美会掩盖了丑陋,但当完美出现了裂缝,按捺不住的丑陋就会喷薄而出,从而造就了悲剧的发生。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更是直言:孩子出不出色,妈妈的性格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性格扭曲、脾气暴躁的妈妈,很难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相反那些性格温柔善良的妈妈,更容易教育出出色的孩子。
03
教育到底教给我们些什么?为什么知识的力量,化不掉一些人内心的积戾?父母(尤其母亲)的暴躁、悲观、偏执等却能轻而易举地“毁掉”孩子的一生。我们想通过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这条路,去成就孩子的未来。不小心把鼓励弄成了“逼迫”,把理想弄成“魔咒”。
最近我在看《中国教育史》,2000多年前的孔子对教育、人性就有那么透彻的理解和感知,真是佩服。孔子推崇“中庸之道"这点大家早都知道。何为”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无过不及的意思就是努力的恰到好处。孔子还说:中庸是有修养的君子才具有的品德,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小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总是背离中庸之道。
有的人认为我总强调接受孩子的平凡这个观点,和那些鼓励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的文章好像“背道而驰”,我鼓励年轻人上进,但不不鼓励妈妈们为此焦虑而“走极端”。
我的意思是先安抚好妈妈的情绪之后,妈妈再去客观地鼓励孩子、要求孩子上进。如果妈妈的思想问题没解决好,焦虑、烦躁、忧愁、或一味的冒进,只会增加孩子更痛苦的体验,家庭的不和谐。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也有专家说,从儿童教育学来看,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变得怎么优秀、以后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而是顺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非常认同以上的观点。
个人感觉:一个性格太绷紧太刻板的女人(无论本人优秀否)普遍沟通及交往能力差,遇到问题不会向外求助,不懂得如何变通,只是自己苦苦撑着,最后把自己弄抑郁或崩溃。从而影响到家的幸福指数。
活泼开朗,宽容大度的女人,不是不遇到问题,而是遇事向积极方面去想去做,同时对外寻求有力的帮助,不藏不掖着,这样做会使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矛盾也得到有效的化解。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家庭也和睦和谐。